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膠州市司法局獲悉,膠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親商愛商有氛圍、護商助商有渠道、企業吹哨有底氣、市場秩序有保障”的“四有”法治化營商環境,用“惠企”“暖企”“護企”的實際行動,擦亮“膠”您滿意·“州”到服務和“上”心服務·“合”您心意兩張營商服務品牌,打造“水深魚躍,城強賈興”的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政策“錦囊”領導“站臺” 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膠州市親商愛商,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一是政策“錦囊”保穩定。今年以來,膠州市持續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穩工穩產政策,編纂《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安排指引》《疫情期間企業合同履行指引》等一系列錦囊措施,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不良影響。
二是領導“站臺”強支援。膠州市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制度,把為企業站臺作為干部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回應企業法治訴求和現實需求,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動員全市力量開展“我為企業找訂單”活動,為200余家企業找訂單6.4億元,1-10月份減稅降費16.3億元。
此外,信用“監管”示典范。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和信用修復機制,對誠信企業、誠信企業家優先提供公共服務便利。建立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制度,依法適用行政性約束和懲戒,營造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市場氛圍。

政務“履約”流程“再造” 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膠州市護商助商,完善政務服務體系。首先,政務“履約”促誠信。健全黨政群機關履約情況專項清理工作機制,杜絕“新官不理舊賬”。涉法涉訴問題案件11件,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在政府投資方面,膠州政府投資類工程欠款已全部清償完畢,最大程度維護和保障企業利益。
其次,流程“再造”簡程序。加大政府權力事項下放和流程再造中的法制審查力度,持續深化“一次辦好”和商事制度改革,運用大數據和信息網絡技術推動行政審批“再提速”。實行“首辦負責、頂格協調”,最大化提高審批決策效率。截止11月底,青島市先后完成兩批次基層急需、辦理數量大的個體工商戶登記、食品經營許可證等9項行政審批事項委托下放,辦件量約占全市市場主體登記業務量的50%以上,可輻射惠及群眾近12萬人。
再次,暢通“渠道”表訴求。建立“好差評”評價機制、評價吐槽找茬機制、健全接訴即辦機制。制定《膠州市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方案》,建立監督、整改、反饋全流程閉環的“好差評”工作機制,持續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實現全年辦結率100%。

送法進企執行有力 健全權益保障機制
膠州市強化政企溝通,健全權益保障機制。開展“送法進企保服務”活動,完善“法律服務代理”機制,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出臺《膠州市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工作實施意見》,組建專業化惠企法律服務團隊,年均提供法律咨詢200余次,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100余次,真正做到為企業排憂解難。
推進涉企糾紛快速化解機制,2019年3月膠州法院獲最高院批準一審涉外管轄權,青島中院將涉外巡回法庭設立在上合示范區,成功調解涉外涉膠企業案件2件,達到了涉膠案件不出上合示范區就能得到化解的目標,切實為企業發展提供法治便利。
強化“案件執行有力度”,膠州市優化網上遠程立案和案件信息的批量導入,縮短辦案周期,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加大涉企案件執結力度,2020年已執結涉企案件2574件,努力實現企業家的勝訴權益。
監督常態化秩序規范化 構建和諧穩定市場秩序
膠州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膠州市推進執法監督常態化。落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實現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權力事項網上運行。平臺啟用以來全市共運行行政處罰案件1359件,行政檢查案件296件。發揮行政復議職能優勢,依法糾正不當行政行為,2020年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80余件,和解案件約16件。建立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從行業協會商會中聘請30名擔任市政府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背后代表1441家企業,健全了行政執法社會監督機制,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同時,推動市場秩序規范化。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今年以后破獲涉黑涉惡9類案件共41起。嚴厲打擊損害企業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等犯罪行為,加大對青島市馳名商標及專利的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
同時,行政處罰人性化。嚴格落實《山東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行政處罰事項清單》的規定,給予企業最大程度的寬容,激勵企業主動糾錯,2020年以來,僅市場監督管理局不予行政處罰案件數量就高達92項,水利部門不予行政處罰事項40余項,有效的提高了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的自覺性,引導企業守法誠信經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張飛飛 高曉南)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