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0日訊 “新項目顆粒物總量指標0.253t/a,原以為會因為總量問題影響項目進度,沒想到,新政策直接免去了這項材料……”吉林省東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分公司負責人安志強在拿到環評批復文件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安志強所說的SMC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位于青島汽車產業新城,也是即墨區今年印發實施的《第四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中“免予提交總量指標來源”新政的首個受益項目。
過去,企業在辦理涉及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環評時,須落實主要污染物總量替代指標來源。由于這項規定是項目環評批復的剛性要求,在當前污染物總量指標日益稀缺的形勢下,主要污染物總量替代指標來源往往成為一些項目推進的“堵點”。
“為了給企業減輕負擔,我們在去年11月份出臺的《第三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中就提出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簡化’管理的舉措,氮氧化物等五項指標的單項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2噸,氨氮小于0.02噸的,免予提交污染物總量來源說明。”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副局長李輝介紹。
在此基礎上,今年9月初,即墨又出臺了《第四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將“簡化”管理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納入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的青島藍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墨經濟開發區、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和即墨區靈山醫藥產業園內的建設項目,氮氧化物等五項指標的單項新增年排放量放寬到小于0.5噸,氨氮放寬到小于0.05噸。
“建設單位免于提交總量確認書和替代削減方案,并非放松環境管理要求,而是通過全區統籌、合理配置環境資源,主動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優化服務為企業‘松綁’,切實為企業‘減環節、壓時限、降成本’。”李輝進一步解釋說。
讓安志強感到振奮的,不僅是少了一道審批程序,還有“當天報送、當天批復”的高效服務。
原來,在辦理環評手續之前,安志強通過電話咨詢關于項目環評的事宜,工作人員得知該項目位于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園區內,立即向其告知該項目可實行“告知承諾制”環評審批,并按其個人時間進行了預約辦理。
辦理當天,安志強來到即墨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幫其完成網上申報流程,并細致指導其填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批承諾書》,隨后當場為其出具了審批決定。前后用時十幾分鐘,企業就當場拿到了環評批復。
“與以往的審批流程相比,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將受理、評估等環節工作簡化為受理和決定兩個環節,審批前不需技術評估審查。”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環境管理一科負責人于燕玲介紹,該項目同時符合污染物總量指標“簡化”管理要求,無需等待總量確認書,直接出具環評批復,為企業節省了總量確認、環評報告評審、公示時間,審批時限由原來30天大幅壓縮至“立等可取”,為企業早開工、早投產提供了保障。
今年以來,即墨區以環評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為突破口,創新實施生態環保審批“極簡模式”,為55個建設項目及時出具環評批復,審批時間平均減少40%左右。同時,依托“高效辦成一件事”,辦理“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項目審批1個,聯合行政審批局創新實施輻射安全許可證和放射診療許可證聯審聯辦,10個項目實現“兩證同發”,審批效率提升95%。(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記者 王 濤 通訊員 劉海豹)
責任編輯:姚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