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我省連續遭遇多輪大范圍降雨過程,降雨持續時間長、累積雨量大、落區重疊度高,防汛形勢嚴峻復雜。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9月以來(至10月12日8時)全省平均降雨量達300.8毫米,已超今年主汛期降雨量,為1916年有水文資料以來同期最高。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超乎尋常的雨情汛情,為秋汛防御帶來嚴峻考驗。一方面,降雨量屢破紀錄,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達179.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8倍;10月以來(至10月12日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達122.1毫米,是常年同期的8.7倍以上;9月份降雨天數達22天,10月以來連續降雨天數已達12天,均為歷史罕見。另一方面,降雨的極端性特征凸顯,小時雨強突破歷史極值的站點頻現。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東平湖、南四湖水位均已超主汛期最高水位,10月份同時超汛限運行的小型水庫數量一度增至2402座,大汶河戴村壩站出現該站有記錄以來10月最大洪峰,工程調度和運行壓力持續加大。當前大中型水庫、南四湖、東平湖總蓄水量達90.60億方,較常年同期多蓄36.13億方,位列歷史同期第一。
省防指辦、省水利廳自9月以來多次下發專門通知,明確要求全省水利系統繼續保持主汛期工作機制不變、措施力度不減、值班備勤不松,以常態化防控機制筑牢防汛安全底線。
針對水利工程持續高水位運行的局面,省防指指導各地根據降雨發展態勢和河道水勢,動態優化水庫閘壩聯合調度方案,共有131座大中型水庫參與調洪,累計攔蓄洪量18.31億方,實行全省“一盤棋”調度,發出跨市邊界閘壩調度指令8條。針對大汶河出現入汛以來最大洪峰,指導濟南、泰安對上游水庫實施錯峰調度,同時協調黃委開啟東平湖出湖閘,北排分泄老湖水量;針對南四湖高水位運行工況,指導流域內水庫、閘壩盡量壓減下泄流量,并根據韓莊運河行洪流量,協調淮委動態調整南四湖出湖流量,通過“攔、蓄、泄、分”等綜合措施,保障河道行洪安全。
據氣象部門預報,10月中旬我省還將有大范圍降雨過程。省防指辦、省水利廳將持續強化值班值守和風險分析研判,抓好降雨防范應對各項工作。同時,提醒廣大市民,持續降雨導致山體土質含水量趨于飽和,水庫河道水位上漲,外出務必注意安全,減少登山、攀巖、露營等戶外活動,遠離溢洪道、河邊、涵洞危險區域,繞行土質松軟及危險山體路段,一旦出現險情,及時轉移避險,確保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