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4日訊 這兩天,山東大部分地區迎來晴好天氣。緊抓窗口期,面對亟待烘干的糧食,山東打響了與天氣賽跑的“秋收保衛戰”,全力將農戶損失降到最低。閑置資源成緊急臨時晾曬點、烘干設備24小時不間斷作業、電力部門“一點一策”保供電……山東各地持續整合調度資源,有效解決農戶糧難曬、糧難存等燃眉之急。
濰坊:
當地規模最大的糧食烘干中心“火力全開”保秋收
在濰坊市濰城區綠野糧食烘干倉儲中心,大型烘干設備轟轟作響,快速烘干剛剛收獲的玉米。眼下,該烘干中心進一步提高糧食稱重、烘干、倉儲等環節效率,依托智能化、機械化烘干技術,實現24小時不間斷運行,確保秋糧“隨到隨烘”。
據濰坊綠野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建海介紹,兩組烘干設備全部開機,每天達到900噸的烘干量,保證周邊5至10萬畝地的糧食收獲。
烘干減損,刻不容緩。
在濰坊昌邑,烘干企業24小時連軸作業,助力秋糧安全歸倉。在當地的一家糧食購銷部,烘干設備持續轟鳴,一派忙碌景象。作為糧食烘干服務點,這里從“三秋”生產啟動以來便開足馬力,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的節奏,承接周邊農戶的秋糧烘干需求。
這家糧食購銷部經理李國棟表示,從10月1日就開始了烘干塔工作模式,24小時不停連軸轉,人歇機不歇,每天能接待農戶500多戶,不管是白天黑夜還是下雨,只要農戶打電話,都會安排人把玉米接收。
在濰坊市臨朐縣,各鎮街迅速行動,協調利用轄區內閑置廠房打造臨時曬糧場,全力保障秋收作物顆粒歸倉,守住群眾的“糧袋子”。
今年臨朐縣冶源街道玉米種植面積達23500畝,國慶節前已收獲21500畝左右,為解決農戶糧食晾曬難題,冶源街道的工作人員主動協調轄區閑置資源作為臨時晾曬點,解決農戶糧食無處晾曬的燃眉之急。
在臨朐縣辛寨街道,一場“閑房救急糧”的暖心行動正迅速鋪開。針對“曬糧難”,辛寨街道把閑置資源“變廢為寶”:15處工業閑置廠房、8片企業空地、49處中心村活動場所,搖身變成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臨時晾曬場,免費對農戶開放。
聊城臨清:
創新玉米“帶穗”烘干 力保秋糧顆粒歸倉
記者來到“德聊噸半糧”齊魯糧倉核心區看到,傳統烘干設備只能烘玉米粒,聊城臨清市創新玉米“帶棒烘干”,采用“二次烘干技術”,將鮮玉米棒濕度降至30%以內的安全閾值,避免霉變風險。
烘干廠房內,機器轟鳴。該企業購置了糧食烘干塔、脫粒機等設備共20臺(套),并建成了2600平方米的中轉庫,實現年烘干糧食6萬噸的產能,也為周邊村民解決了燃眉之急!
針對連日陰雨對秋收的不利影響,臨清市及時摸排糧食烘干需求,動員糧食加工企業、糧食收儲點、專業合作社等開放自有烘干設備,共享資源,保障烘干機械能源供應;同時,合理利用公共場地,全力服務群眾晾曬糧食。目前,全市已開放糧食烘干服務點33個,玉米晾曬公共區域508處。
淄博:
農家院里有了應急烘干機!“一對一”服務保秋糧歸倉
連日的秋雨,給剛剛收獲的玉米晾曬帶來了難題。最近,在淄博經開區灃水鎮,隨著一臺應急烘干機開進農家院,解決了當地村民的燃眉之急。據了解,國網淄博供電公司針對全市73個糧食烘干服務點、138臺烘干設備,全部建立“一對一”服務檔案,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24小時監測負荷變化,同時,組織黨員服務隊開展上門特巡,為農民糧食烘干提供精準用電服務,并加強相關供電線路巡視,護航秋糧豐產豐收。
10月,淄博市農業農村局發布《關于做好“三秋”生產應對降雨天氣的指導意見》,除指導玉米晾曬烘干,還搭建“烘干設備+農戶”對接平臺,公布全市37家糧食烘干中心、138名履帶式玉米收獲機機主聯系電話,農戶可就近獲取服務,解決“烘干難、收割慢”問題。
菏澤定陶:
統籌資源設曬場 守護農戶“糧袋子”
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搶抓雨停間隙,因地制宜開放“臨時晾曬點”,組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提供“暖心服務”,守護群眾的“糧袋子”。在馬集鎮的一處臨時曬糧點,空地上晾滿了收獲的玉米,農戶和村里的黨員干部正用鐵鍬攤薄晾曬,村民姚樹明便是其中之一。看著自家的玉米在曬場上漸漸晾干,他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黨委副書記丁博文表示,為幫助群眾切實解決晾曬困難,按照鎮黨委政府工作安排,統籌轄區資源,協調空閑廠房、村委會大院、村內的廣場等30余處場所作為曬糧點,并組織120余名黨員干部幫助群眾托運晾曬,切實減少霉變的“二次損失”,守護糧食安全底線。
青島即墨:
推出糧食烘干用電綠色通道 守護秋糧顆粒歸倉
在即墨區段泊嵐鎮的一處糧食烘干廠,兩臺大型糧食烘干機“火力全開”,正24小時不停運轉,陸續有周邊農戶將剛收獲的玉米運到這里進行烘干。
據了解,即墨區今年秋玉米收獲面積60萬畝,連續陰雨天氣,讓部分種糧戶面臨玉米霉變、發芽風險,為確保秋糧收獲順利推進,即墨區建立秋糧搶收工作應急保障機制,全區28臺套烘干設備持續為農戶提供服務,同時,農業、電力等部門成立多支“三秋生產”服務隊,打造從田間收割到倉儲烘干的全鏈條服務模式。目前,即墨區已完成玉米收獲15.5萬畝,占應收面積的25.8%。
德州天衢新區:
梳理具備烘干能力的農場
烘干護糧保“三秋”
為了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烘干服務,德州天衢新區第一時間梳理出全區具備烘干能力的農場,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田間宣傳等多種渠道,將便民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生產一線,讓農戶精準找到最近的烘干點。截至目前,全區烘干設備日烘干能力達到680噸,為秋糧烘干提供堅實保障。
烘干設備24小時不停!
山東各地電力部門“一點一策”保供電
秋糧收割后需及時烘干處理以防止霉變,用電需求集中且緊迫。山東各地電力部門多措并舉,全力保障糧食烘干環節電力供應穩定。
面對天氣挑戰,科技是最硬的底氣。
山東發布了《玉米果穗防霉變建議技術方案》,為不同狀態的玉米收獲提供了科學的防霉變指導。
01 未收獲玉米果穗防霉變方案
防霉核心要點:加強拮抗菌附著,抑制果穗霉菌生長。
采用2種貝萊斯芽孢桿菌和凝結芽孢桿菌復配,三種菌混合,活菌數量100億CFU/g,稀釋500倍,每畝用水量:手動噴霧器一般為30-50公斤,無人機噴施為15-20公斤。在不下雨時噴施于玉米果穗和葉面,并盡量使藥液附著于果穗上。隔3-5天噴施一次,至少噴施三次以上。
02 已收獲玉米果穗防霉變方案
防霉核心要點:促進通風、避免堆積發熱。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室外搭架通風防霉變:玉米果穗堆放務必用木棍、磚塊等材料鋪設至少20厘米高的底墊,或者采用離地鐵絲籠,確保底部通風,堆垛高度不可超過1米。下雨時可以用苫蓋,但不可長時間覆蓋。
(2)室內強制通風防霉變:玉米果穗平攤倉庫內,攤開成薄層,建議厚度不超過10厘米),并每天翻動2-3次,最好采用風機等進行強制通風措施。
(3)生物防霉變:采用魏斯氏菌和凝結芽孢桿菌,兩種菌粉質量比2:1,活菌數量100億cfu/g。混勻后,1000g果穗撒粉1g,果穗混勻后,堆放存儲,覆膜,防止雨水沖刷掉菌劑。雨季過后,攤開晾曬。
03 籽粒、果穗、整株破碎后防霉變生產飼料方案
防霉核心要點:加入拮抗菌抑制霉菌生長和真菌毒素積累。
將水分含量在30%以上的籽粒或者果穗打碎,加入以1:1比例混合的植物乳桿菌和魏斯氏菌菌劑,裝入塑料發酵袋或裹包中,裝袋前要盡可能排出袋內空氣,每袋裝至袋容量的80%-90%,密封、堆放發酵6周左右,即可開袋使用,開袋時,應聞到濃郁的酸香或果香味,色澤金黃,無任何霉斑或腐臭味。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將高濕的玉米生產飼料。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