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濟南舉行。
10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分別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
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
山東港口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青島港首席高級工程師張連鋼;
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農藝師朱俊科;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山東軟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德軍;
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
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楊美紅;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菅向東;
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李海波;
山東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姜淑娟。
跑出新時代科技創新“加速度”——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側記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12月15日,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上,10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亮相現場,他們迎難而上,敢為人先,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跑出新時代科技創新“加速度”,為山東創新發展奉獻智慧和力量,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我的最大特點是,只要定下的目標,我會用生命去實現它?!鄙綎|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身在外地,不能趕到發布現場,他在視頻中這樣說。在科技創新這條路上,譚旭光永遠不知疲倦,矢志不移挑戰世界一流。今年9月,一款熱效率突破50%的商業化柴油機在濰柴面世,這款世界上熱效率最高的柴油機正是由譚旭光帶領一支80后、90后團隊自主研發完成的。為了走在行業的尖端,他有著“瘋子”一樣的執著,時刻保持“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旺盛斗志,心無旁騖攻主業,引領中國裝備走向國際一流。
“懸壺何曾懼瘟神,濟世從未恐魔鞭。無須問,路途多兇險,勇向前?!鄙綎|大學齊魯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菅向東一首氣勢磅礴的《滿江紅·武漢抗疫》,寫出了醫護人員在新冠病毒面前毫無畏懼的英雄氣概。白衣為甲,醫者仁心。作為山東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暨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副隊長,菅向東2月7日抵漢,馳援湖北60多天。“我們治愈出院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滿頭銀發的大姨,她透過病房的玻璃跟我們招手,給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用武漢方言講:謝謝你們,齊魯醫院的醫生們?!陛严驏|回憶道:“這對我們是一種至高的榮譽,這就是我們醫生的意義所在?!?/p>
“我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種地的’,把根扎在這片土地上我才覺得踏實。”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農藝師朱俊科說。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從小在農村長大、兒時的最大夢想是跳出“農門”到大城市有所作為的朱俊科,又回到了這片熟悉的土地上,通過自己的所學來美化這片土地、豐富這片土壤。“看到村民豐收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堅定了我回鄉創業的念頭,今后我會繼續扎根土地,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出努力,為農民的糧袋子更滿、錢袋子更鼓作新的貢獻,為農業代好言。農業一定是一個有奔頭的產業?!?/p>
“我經常和學生們說我是‘70后’,我還很年輕。越忙我心情越好,干勁越大,我還能為國家再多做點兒事!”今年7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是今天10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最年長的,他扎根在海洋防腐這個看似冷門的學科,敢做一名“拓荒者”,率隊摸清全國腐蝕狀況“家底”,進行控制策略研究,研發防腐新技術并致力于推廣應用,減少海洋腐蝕損失?,F在,侯保榮仍然幾乎每天都奔波在全國各地,最近3年的飛行里程高達30多萬公里,可以繞地球8圈?!翱萍脊ぷ髡哂肋h年輕,因為科技永無止境。”侯保榮說。
他們用矢志不渝的創新精神,打造了山東科技的最強“內核”,他們扎根在科研生產一線,把論文寫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在不同的崗位堅守著相同的初心,用責任擔當書寫人生芳華?!耙粋€個創新奉獻的故事,令我非常受感動、受鼓舞。致敬最美,對標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學習楷模,勇擔使命,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痹诂F場觀看的山東計算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吳小羽說。(大眾日報記者 王亞楠)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