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了 《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家訪八條”從健全工作制度、做好訪前準備、靈活選擇形式等方面,明確了家訪的要求、方式、界線,尤其明確了一些約束性要求,比如要求學校保障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1次實地家訪;每學期班主任要采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對于重點家訪對象要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次等。此次省教育廳出臺的規定中,也提出了要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愿,靈活確定家訪方式,采取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等方式。
家長
家訪不應局限于“入戶”
我省“家訪八條”政策的出臺,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家訪的關注,其中反響最大的當屬家長群體。對于是不是要限定家訪次數、形式等,家長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老師家訪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孩子,但感覺在現在通訊手段這么發達的時代,家訪的含義不應該局限于‘入戶’。 ”島城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每名孩子的情況老師最了解,到底是入戶家訪還是電話家訪、微信家訪,可以由老師來建議或者決定。
采訪中,有家長明確表示,更希望老師能夠入戶家訪。入戶家訪可以讓老師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環境、父母性格等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從而可以更加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地給孩子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我們比較歡迎老師到家里坐坐,這樣一對一的溝通,可以更加細致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可以跟老師溝通,找出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 ”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有部分家長干脆組團接受老師的家訪,“像我們小區,有5名同學在一個班,大家平時就比較熟悉,還經常幫著接送孩子。老師提出要家訪時,我們就想要不一塊組個團,一起跟老師聊聊,這樣別的孩子有優點,我們可以學習;有缺點和不足,我們也可以注意。 ”
記者對30名家長調查發現,有部分家長認為,現在通訊手段這么發達了,老師通過電話、微信等都可以了解孩子的情況,這些手段完全可以滿足家訪的需求。入戶家訪反而會增加老師家訪成本,占用老師的休息時間。同時,有少量家長表示,老師入戶家訪確實有些不方便,有家長擔心自家的家庭個人隱私等可能會被泄露。
對于如何接待老師,多半受訪家長表示,會特別準備一些糕點、水果招待老師;有些家長表示會讓孩子做一點特別的禮物(如DIY的手工作品等)送給老師。
老師
疫情之下“云家訪”為主
“家訪可以拉近家長、老師之間的感情,也促進了家校更好地合作。 ”青島棗山小學校長劉巖林告訴記者,“學校每名學生每年至少會被家訪一次,特殊情況下一年可能會家訪幾次。家訪是個辛苦活,老師基本都是利用下班時間、休息日等完成的,當然形式比較多,有的是入戶家訪,有的是組團家訪,也有電話、微信等家訪。 ”家訪時會有少數家長因家里空間比較小、人口較多等,提出不太方便入戶。一般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和家長會約定一個家訪地點進行溝通、交流。不過,并沒有遇到家長不愿被老師家訪的情況。
記者了解到,老師們家訪時,通常以鼓勵為主,在了解孩子的情況下,會針對性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議。 “比如說,某個孩子在學校里比較內向、不合群,不太喜歡跟同學交流。面對面跟家長溝通,看看孩子的房間、書桌,看看孩子日常的家庭環境,往往就能找到一些原因,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家校合作共同幫助孩子成長。 ”劉巖林說。

青島敦化路小學教師入戶家訪。
今年受疫情影響,島城不少學校的家訪方式也做了調整,改為以線上家訪為主。“學校今年將家訪調整為以云家訪為主,個別特殊情況,老師會約家長到學校或入戶進行面對面溝通。這樣既可以保證家訪的廣泛性,也能夠確保照顧到個別特殊情況。”青島敦化路小學副校長谷萍說。采訪中,也有老師坦言,有些家長確實不太希望自己入戶。對此,老師也能夠理解,也會跟家長溝通好比較適合的家訪方式。
專家
家訪方式不能一刀切
實際上,在省教育廳出臺政策前,青島市教育局就已先行一步。今年1月份,市教育局全面啟動了2020年 “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提出要全覆蓋家訪,集中家訪和日常家訪、全面家訪和重點家訪相結合,每學年對每個學生家庭至少家訪1次,特殊學生每學期至少家訪1次,家訪的參與率和受訪學生的覆蓋率達到100%。
隨著時代變遷,家校聯系有了更多新形式、新手段。學校班級成立了家委會,設置了微信群,老師可以直接借助現代通訊技術便捷地找到家長。家訪作為家校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至今依然不可替代。教師家訪面對面溝通可以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全面地掌握學生和其家庭情況,也能拉近家校距離,建立起有效的溝通紐帶,而這是其他家訪方式所不能達到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的家訪方式不能用,其他家訪方式可以作為輔助手段。“用什么方式家訪,不能一刀切。學生是個體性的,教育也必須是個性化的,這些方法應該搭配著使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
從另一個方面看,家訪也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家長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也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的質量,不少家長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在廣泛家訪過程中,老師可以總結優秀家庭的教育經驗,反思家庭教育中的誤區,增強對社會發展的理解,防止教育與現實脫節。當然,家訪也要注意克服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要防止家訪成為“家庭情況調查”,讓因材施教變味成 “因財施教”,影響教育公平。學校可以要求家訪由多名教師同行,甚至是引入第三方,既是監督,也能更綜合了解家庭情況、解決家庭問題。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