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5日訊 在數字中國戰略縱深推進的當下,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青島高新區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為核心抓手,在園區成功構建“一張數字底圖、一個平臺統管、一套數據共享”智慧治理新格局,為城市注入強勁數字動能。建設成果于近日斬獲“2025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成為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桿范例。
系統謀劃,筑牢城市數字底座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工作的核心基礎性操作平臺,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礎性、關鍵性和實體性信息基礎設施。青島高新區依托“急用先測、集中更新、統一管理”的工作機制,成功打造了覆蓋全區的CIM基礎平臺。
該平臺深度融合遙感影像、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聯網感知、人工智能解譯等前沿技術,構建起涵蓋時空基礎數據、資源調查數據、管理數據、規劃管控數據、工程建設項目數據、公共專題數據、物聯感知數據的七大類城市時空數據庫,實現地上與地下、室內與室外、陸地與海洋,以及歷史、現狀與未來的一體化多維多尺度數據融合。
此外,該平臺還集成了數據中心、服務中心、應用中心、數字孿生全景決策中心四大核心功能,并具備遙感空間數據服務、基礎分析與融合展現、工程建設輔助監管、工程遙感監測四大“CIM+”建設工程遙感監測服務能力,同時配套完善了數字化基礎軟硬件設施,為智慧城市運行搭建起穩固的“數字骨架”。
數據賦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CIM平臺并非簡單的“數據倉庫”,該平臺可以通過“匯聚—治理—共享—應用”閉環數據價值鏈,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
在工程項目管理領域,平臺化身“數據軍師”,快速調取地質條件、地下管線布局、周邊設施分布等多維關鍵數據,為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各環節提供科學決策支撐,不僅大幅提升了項目審批效率,同時也效保障了工程建設質量,讓城市建設每一步都“有據可依”。
在此基礎上,青島高新區還創新打造“數字孿生全景決策中心”與“重大工程進度遙感監測系統”。兩大系統如同“智慧之眼”與“決策之手”,實現對重點項目的實時監管與動態評估,為城市運行提供可視化、可預測、可調控的智能支撐,助力城市治理者精準把握運行細節,及時優化策略,推動實現精準、高效、有序治理。
融合應用,放大經濟與社會效益
隨著CIM基礎平臺的不斷完善,青島高新區積極拓展“CIM+”應用場景,推動平臺與城市更新、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應急指揮等多元業務系統深度融合,構建“平臺賦能、業務協同、智慧引領”的城市發展新路徑。
在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方面,青島高新區依托“CIM+監測技術”,對區域內企業、園區、公共機構碳排放進行精準監測與分析,搭建全覆蓋的碳排放智慧監測體系。在經濟提質與資源優化層面,該平臺打通數據壁壘,推動數據資源跨部門、跨系統共享共用,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在民生服務與社會治理方面,該平臺助力城市管理實現“可視化監管、智能研判、快速響應”,顯著提升了城市治理透明度與公眾滿意度。
下一步,青島高新區將持續深耕CIM基礎平臺建設,進一步拓展“CIM+產業”“CIM+治理”“CIM+服務”等多元應用場景,構建更智能、高效、綠色的城市運行體系。同時,加快完善空間數字資源管理制度,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讓數據成為驅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引擎。(記者 王萌 通訊員 劉文妍)
責任編輯:姚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