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魯南棗莊,萬畝榴園垂珠掛彩,燦若云錦。在這收獲的季節里,古老的石榴樹娓娓訴說著產業富民的新故事。
“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棗莊冠世榴園考察時的殷殷囑托,為這片熱土注入奮進的澎湃力量。承襲兩千年種植歷史的棗莊,將一顆小小石榴做成了振興大文章,以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鏈”動出一條活力奔涌的共富路。
科技賦能,守牢產業“中國芯”。產業振興,根在農業,核心在科技。在這里,建成了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石榴種質資源庫,如同一座“基因銀行”,收藏保存了523份國內外種質資源,牢牢守護著石榴產業的“物種芯片”。航天育種技術培育的“秋艷”石榴,更成功攻克了長期困擾產業的裂果難題。如今,全市石榴種植面積穩定在12萬畝以上,新栽植53萬株。智能大棚、水肥一體等現代技術的推廣運用,讓石榴種植邁入了精準高效的“智慧時代”。
“鏈”上發力,實現“論克賣”的價值躍升。一顆石榴,渾身是寶。如何實現價值躍升?棗莊的答案是向“鏈”要效益。當地著力推動石榴從“論斤賣”的初級農產品,向“論克賣”的深加工產品跨越。通過引入王老吉等龍頭企業,鮮果加工能力顯著提升,農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收入節節高。2024年以來,全市新落地深加工項目25個,開發食品、飲品、化妝品等200余款產品。一顆小小石榴,在產業鏈上實現了價值的“N次提升”,多款產品價值較原果提升3至5倍。
三產融合,繪就“農文旅”新畫卷。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電商平臺將石榴及其制品銷往全球,年銷售額突破6億元;冠世榴園景區去年接待游客超180萬人次,帶動了文創、精品民宿等新業態蓬勃興起。石榴產區農民人均收入3萬余元,比全市農民平均收入高出8000元。火紅的石榴,真正變成了百姓口袋里的“金豆豆”。
法治護航,擦亮品牌“金名片”。為確保產業行穩致遠,棗莊率先為一項產業立法,出臺《棗莊市石榴產業發展促進條例》,以法治力量為未來護航。在精心培育下,“嶧城石榴”品牌價值升至32億元,出口訂單同比增長40%。
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石榴》國家林業行業標準在2025石榴產業發展大會上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棗莊實踐上升為國家規范,,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安裝了“強引擎”,為優質產品頒發了“通行證”,讓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更大主動權。
從守護一粒種,到鏈動全球市場,棗莊用一顆石榴,“鏈”出了一個大產業,富了千家萬戶。站在新的起點,棗莊正朝著2025年產業總產值突破55億元的目標穩步邁進。這顆凝結著科技力量、聯結著城鄉、甜潤著民生的“共富果”,正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變為現實,為齊魯大地鄉村振興畫卷繪就暖意融融的一抹“石榴紅”。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