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片區提質升級的思考
2022年6月,青島市啟動建設第一批10個市級鄉村振興片區(以下簡稱“片區”),通過三年的積極探索和推動建設,形成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取得了突破性工作成效,有力回答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有效單元和路徑打法的問題。推進鄉村振興片區提質升級,需要總結用好第一批片區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深化制度與成果創新,進一步打造一批在全國全省叫得響的鄉村全面振興新樣板。
推動片區規劃細節提質升級
堅持先策劃后規劃,高水平編制片區建設規劃,是推動片區建設和提質升級的基礎性工作。一是明確片區發展定位。每個片區都要結合實際,反復研究確定發展定位,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包括片區特色、主導產業,建設什么樣的村莊環境等,寫進規劃,引領方向,久久為功,建設打造。二是建設片區動線和標識系統。堅持用動線串連片區村莊和重要節點,形成片區鮮明的活動軌跡和發展區域,明確片區的進出口、核心村和重要節點等。設立片區標識系統和游覽導圖、游覽站點,串連片區節點,形成明確的片區游覽路線。三是打造核心村和重要節點。要明確片區核心村,利用閑置農房修繕打造鄉村振興片區服務中心,集發展規劃展示、居民和游客服務等功能于一體,風貌與片區相融合。沿動線打造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文化體驗、休閑娛樂、觀光賞景等重要節點,串點為線,連片發展。
推動片區項目建設提質升級
項目是片區建設的重要載體,當前有些片區在項目規劃建設上,還存在片面追求建大型項目、風貌與片區不相符等問題。一是項目體量要求。重點規劃建設小而精、有特色的中小型項目,原則上不得規劃建設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大型項目。有土地和資金保障,且由企業自主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大型項目,可作為片區重要節點,不列入片區政策支持項目清單。二是資金和土地保障。各級財政獎補資金和相關集成政策,主要用于支持片區基礎設施、環境提升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原則上不能大比例使用財政資金投入產業發展。三是嚴格落實負面清單。項目建設要符合片區規劃和整體風貌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貪大求洋,不栽種高檔苗木,不建設大廣場和大公園,杜絕形象設計不合理、外墻裝修過度等問題,牢牢守住片區建設的底線。
推動片區環境建設提質升級
堅定不移以鄉土之美彰顯片區品質之美,精心打造點上有特色、線上有風景、面上百花園的片區風貌。一是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對片區內村莊環境進行大起底、大掃除,全面整治臟亂差,加入小花小草、小農具等鄉村元素,推動片區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分類覆蓋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均達到100%。二是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對片區內村邊、路邊、水邊、田邊,以及村內村外、房前屋后、空閑場地等進行整理,建設圍村林、小菜園、小果園和小樹林等,打造生態休閑氧吧。三是全面提升田園環境。對片區周邊田園環境予以提升,清理農業廢棄物和白色垃圾,因地制宜規范建設原生態菜園、果園和花園等,突顯鄉村田園風光。
推動片區基礎建設提質升級
基礎設施關乎群眾生活和片區長遠發展,堅持補齊短板,人性化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水平。一是提升村莊基礎設施。推動片區供水質量、供電設施和通信設施全面達標,村村之間的“四好農村路”“戶戶通”硬化率均達到100%,有條件的片區推進天然氣入戶。二是提升公共服務設施。以滿足群眾生活服務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建設養老大食堂、老年人休閑鍛煉場所、年輕人體育活動場所等,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三是提升公益設施。堅持人性化服務,統一規劃建設農機停放場、片區停車場、公共廁所,以及游客拍照打卡點、餐飲點等,讓群眾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讓游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推動片區產業發展提質升級
推動產業振興是片區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強村富民的關鍵和根本。一是拓展鄉村多元功能。堅持“1+1+1>3”發展理念,深入挖掘鄉村發展新潛能,研究開發體驗農業、休閑農業等,融入農業特色元素,打造鄉村特色場景,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二是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認真謀劃策劃,全產業鏈培育做強主導產業,從種植養殖、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直播帶貨、現場銷售,到統一包裝標識、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渠道銷售等,把傳統產業做成帶動片區發展的支柱產業。三是引進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合理規劃布局,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開發更多像村咖、共享菜園、城市農場等新產品,激發片區產業發展新活力。
推動片區農村改革提質升級
深化改革是激活片區發展的新動能,以發展產業帶動村強民富為導向,推動農村改革提質升級。一是建立片區閑置資產資源盤活機制。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片區閑置資產資源盤活利用管理辦法》,對片區內閑置小學校、舊廠房、宅基地等,采取轉讓、租賃、入股、合作等方式,推動資產變資源、資源變產業。二是建立鄉創主理人合作發展機制。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片區鄉創主理人招募管理辦法》,通過招募引進、共同開發、合作入股等方式,面向全社會招募鄉創主理人。拿出優質資源筑巢引鳳,引導更多城市人才、社會資本等融入片區。三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各級財政獎補資金形成的產業資產原則上確權到村,經營收益歸村集體所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設更多工作崗位,推動群眾參與片區產業發展和運營管護。優先盤活農民宅基地、閑置農房等,建立收益分配機制,提升群眾的財產性收入。
推動片區運營管護提質升級
牢固樹立經營鄉村意識,用經濟思維推動片區建設和發展,全過程打造新產品,推動片區變產品、產品變價值、價值變收入。一是打造片區發展新產品。對片區內民宿、農家宴和民俗館等,按照產品要求進行包裝,形成銷售產品和服務產品。梳理片區內及周邊農業資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形成農文旅新產品。二是建立一體化運營管護新機制。統籌推進片區一體化運營管護,探索成立“鎮(街道)指導+市場運營+村莊和群眾參與+社會評價”機制,做到有人運營、有人管理,有人監督、有人評價。探索利用閑置資產資源,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發展片區一體化運營管護產業。三是加大片區宣傳和策劃引流。成立片區專業化宣傳隊伍,利用抖音、視頻號和公眾號等新媒體,深入挖掘片區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新典型和新故事,提升片區影響力。積極策劃大型活動,引導更多城里人走進片區體驗消費。
推動片區社會治理提質升級
探索建立片區社會治理新機制,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全方位調動群眾參與片區建設的積極性。一是組建片區(新村)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由鎮(街道)黨委選派片區黨委書記,或由鎮(街道)黨委書記直接兼任片區黨委書記,以各村黨支部書記為基礎,選舉片區黨委副書記和黨委委員,緊密團結村級黨組織,激發黨組織的驅動力。二是健全新型農村集體經營組織和社會組織。采取民主選舉方式,組建各類合作社、運營管理組、矛盾糾紛調解組等組織。發揮婦女及年輕同志優勢,成立文化演出隊、助老服務隊,規范片區社會治理,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三是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按要求及時公開片區事務,通過召開群眾代表大會、懇談會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提升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四是建立片區治理新機制。開展“好家庭”“好媳婦”等好人好事系列評選和宣傳,建立“道德銀行”信用積分機制,弘揚正能量。探索搭建片區智慧化管理新平臺,建立片區治理新機制。(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袁瑞先)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