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顯明發表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10月18日,第十五屆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在滕州市開幕。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大學原校長徐顯明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墨子思想體系在科學觀、經濟邏輯、法治理念與和平主張等方面對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科學的每一次嘗試都具有價值,每一次‘失敗’都是在為‘登頂’鋪路。”徐顯明以自己百余次登泰山的經歷為喻,強調科學探索需要寬容失敗、鼓勵試錯。
談及墨子的經濟思想,他強調“交相利”不僅是倫理命題,更可視作商品交換、互惠互利的樸素市場理念。墨家以手工業者為主體,“他們創造的產品如果沒有交換,就無所謂利”。徐顯明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建立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上,墨學中關于“利”的思想,對深化要素流動、促進公平交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我們要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找共識——‘無訟’是法治的理想境界。” 在法治層面,他指出,中國古代四大思想流派儒、法、道、墨雖路徑各異,卻都不約而同追求“無訟”的社會理想。他認為,墨子的觀念是從激勵機制出發構建法治社會的治理智慧——“通過興功業、用其才、使其有為,讓人不愿、也無需去觸犯法律。”
“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徐顯明表示,墨子思想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啟發在于強調人文與科技的協同,對傳統文化中創新因子的再發現。“墨子不僅能造‘木鳶’、創‘守城器’,其思想體系還能在制度設計、治理邏輯、文明理念上啟發后人。”(莊潤澤)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