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6日訊 走進蓼蘭高端裝備產業園,只見一座座塔吊揮舞著長臂,不停旋轉起吊作業;挖掘機、運輸車、筑路機等馬達轟鳴,進行道路硬化施工;建設工人忙碌有序,機關干部奔波作戰……園區建設工地上,處處涌動著攻堅發展的熱浪。

蓼蘭高端裝備產業園位于鎮東北部何家店轄區,占地7.3平方公里,緊鄰城區,青新高速在境內設有出入口,海青鐵路和膠東機場快速路穿境而過,距膠東國際機場53公里、濰萊高鐵平度站1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今年以來,蓼蘭鎮緊緊圍繞市委“1133”工作體系和“園區建設年”工作部署,牢牢抓住高端裝備產業園被列入平度“四區八園”的有利契機,加快推進產城融合、以城促鄉,努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先行區和未來城市發展增長極。

“蓼蘭高端裝備產業園作為新生園區,加上所處區位、資源、工業基礎等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蓼蘭鎮分管工業和園區建設的負責人說:“園區建設剛開始,我們就堅持高起點規劃,把‘四化’理念貫穿落實到總體規劃中,以‘一心引領、雙軸延展、三區共建’格局進行全面布局,以生產性服務業綜合體為引領,構建雙向延展的省道219功能生長軸和磐石路空間生長軸,推動產業生產片區、生態宜居片區、綜合服務片區協同共建,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目前已完成園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

項目建設是園區發展的支撐和動力。蓼蘭鎮突出項目為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項目招引過程中,積極發揮立博汽車零部件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先后引進投資10.2億元的裝配式建筑示范園、3.5億元的立博渦輪增壓器殼和精密汽車底盤架、1.5億元的海盛智能交通、10億元的汽車風洞檢測中心、10億元的魯宇重工、5億元的香菇菌棒智慧化工廠生產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緊盯已簽約、投資32億美元的德斯騰鋰電池項目進度,初步形成新能源裝備、汽車零部件、綠色裝配式建筑三大產業集群,加快向百億級產業目標沖刺。

為賦能園區發展,蓼蘭鎮積極探索“園中園”發展模式,著力打造優質平臺。規劃建設以對內整合為主的機械裝備產業園,將城區意向遷移中小企業統一規劃落地,降低企業成本,提升園區總體形象;規劃建設以對外招引為主的機械裝備產業園高端裝備產業園,吸引高新企業,增強園區發展動力;規劃建設以發揮本地優勢為主的機械裝備產業園和花生產業園,園區內的花生收購業戶統一入駐,打造江北最大的花生收購集散地和價格認定中心。
園區基礎配套和環境的優化,直接關乎項目招引和園區的長遠發展。蓼蘭鎮經濟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鎮不斷加大園區基礎配套建設投入,著力打造承接項目和加快發展的“強磁場”。目前,投資8000余萬元的園區一期規劃建設“三縱三橫”6條道路快速推進,省道219拓寬改造工程正在實施中。同時,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加快燃氣、自來水、5G網絡建設,大幅提升產業園的發展內涵與形象品質。
以工業集群化、集群園區化為帶動,蓼蘭鎮全力盤活土地資源,用好用活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助力園區社區化、城鎮化進程。依托平臺公司,加快園區村莊布局優化調整,計劃3年內啟動實施7個村莊的社區改造,騰出近2000畝集體建設用地。目前,S219道路清表及沿線房屋拆除,雙柳樹、何家店、硝場3個村莊協議簽訂和舊村拆除正緊鑼密鼓推進。
憧憬園區未來,發展美景可期。蓼蘭鎮主要負責人表示,下步,蓼蘭高端裝備產業園將繼續圍繞市委“1133”工作體系,堅持以“四化”為引領,以創新為導向,厚積薄發,乘勢而上,全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和未來城市發展增長極,趟出新路子,創出新成效,為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和青島輻射帶動半島一體化發展橋頭堡展現蓼蘭擔當,作出蓼蘭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通訊員 陳希國 楊會芳)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