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啟幕。本次大會設置多個論壇,聚集行業精英對話。其中,主會場的“高端對話”環節和平行分會場的創新合作論壇,分別邀請4位負責國際科技合作的資深外交官和5位國際多邊合作組織負責人,圍繞“鏈接國際資源,推動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國際技術轉移新模式”等主題,開展深入探討,共享智慧經驗。與會專家認為,青島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在自身發展和對外合作中,應重視挖掘“隱形冠軍”,完善服務平臺,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國際合作向互利互惠的深度關系轉變
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都離不開更高水準的國際合作。
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前駐休斯敦總領館科技參贊姚為克認為,要想進行高質量的國際合作,一定要形成新型的伙伴關系,“也就是從‘生意伙伴’到‘命運共同體’的轉變。”他進一步解釋,構建“命運共同體”,合作雙方必須將短期、單個項目的合作行為轉變成具有戰略考慮的長期合作模式,并從彼此競爭或“把技術拿過來”的簡單合作關系,向互利互惠、共同進步的深度關系轉變。
姚為克認為,過去的國際合作多以國家政策為導向,但當政策逐步落實、完善后,國際合作將以資源和創新為驅動。因此,構建資源和創新平臺,特別是科技服務平臺變得尤為重要。“我國一直在著力構建具有特色的資源平臺、服務平臺,這樣才能使國際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姚為克說。
疫情給數字經濟、健康醫療帶來機遇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發生劇烈變化,尤其對于國際科技合作產生較大影響。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國峰談道,疫情對交流活動影響不小,尤其對有合作關系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沖擊更大。“但是應變方法是很多的,線下活動可以改成線上活動。同時,疫情本身意味著相關產業得到重視。”
駐印度、意大利使館科技參贊曹建業則認為,在“后疫情”時代,共同完善全球治理,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運行,促進經濟復蘇,將成為各國之間開展交流合作的主題。“接下來,數字經濟、健康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將成為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
多位專家提到,高水平合作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高技術”合作。當下,在國際合作中應更加注意保持前瞻技術的合作,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數字化、5G等時下最新銳的科技領域。
青島應挖掘“隱形冠軍”完善服務平臺
交流中,專家對青島如何利用當下國際資源促進自身發展也提出諸多建議。
前駐奧地利、德國使館公使銜科技參贊楊一峰提到,上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提出“隱形冠軍”概念。即一些中小體量的企業卻占有世界領先的尖端技術,別人難以仿制和超越,因此在行業內具有競爭力。“我多年前看到一項調查,德國有1300多家‘隱形冠軍’,美國有360家,日本有200多家,奧地利有130多家,中國當時只有69家。”楊一峰認為,這些被人忽視的“隱形冠軍”,正是德國經濟和科技的基礎。“青島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在自身發展和對外合作中,都應重視發掘‘隱形冠軍’。”楊一峰說。
對于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在青成立,專家們也給出諸多期許。中以創新合作中心負責人顏曉紅表示,“平臺”的首要任務是成為資源聚集地,讓各方力量得以自由涌動。而政府搭臺,提供好的政策、服務后,自然能吸引更多國際合作,結出成果。“青島正在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可以繼續關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把科技的資源聚集起來,用科技來推動國際合作的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羅 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