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日前,我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在這輝煌成績的背后,離不開科研人員的科技攻關。這其中,還閃亮著“青島元素”。記者從西海岸新區獲悉,山科大海洋測繪裝備科研團隊承擔了“奮斗者”號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測深系統的數據采集、信號解調、波束形成、底檢測和波束歸位等關鍵技術研究及實時處理軟件開發。

11月28日8時30分許,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這是“奮斗者”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中國船舶集團供圖)
據悉,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測深系統與中科院聲學所測深側掃聲吶配合工作,通過接收測深側掃發射的探測聲波,測量潛水器正下方的海底地形,創造了國產裝備海洋測繪深度的新紀錄。這些先進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長期以來一些國家對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
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測深系統通常搭載在各型潛水器上,靠近海底時工作,相當于潛水器俯視下方的“慧眼”,在水質混濁、能見度很差的情況下也可精確測量水下地形地貌,探測水底及水體目標,對于測量深淵地形地貌,感知海洋環境和保障潛水器航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據悉,該研究團隊還參與了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團隊牽頭的11000米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研究,負責聲吶信號高速并行優化處理軟件及數據同步采集軟件開發,該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安裝在“探索二號”科考船上。多年來,海洋測繪裝備科研團隊還研制了雙頻測深儀、淺地層剖面儀、淺水多波束測深儀、混合基線水聲定位系統和多普勒流速剖面儀等多款高端海洋探測裝備,解決了聲學換能器、高增益低噪聲模擬電路等關鍵技術,部分技術和產品已進行產業化推廣,突破了國外產品在高端海洋聲學探測裝備領域的壟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