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上合組織國家貨物“綠色通道”,爭創第二批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全力建設“四港一體”國際聯運綜合港
上合示范區打造雙循環的供應鏈樞紐
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趨勢是什么?供應鏈行業盛會為什么選擇在青島舉行……20日在膠州舉行的2020全球供應鏈上合峰會上,與會經濟學家、專家、企業家聚焦全球供應鏈主題進行“頭腦風暴”。峰會深度闡釋青島如何發揮在新發展格局中“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雙節點”作用,搶抓RCEP戰略機遇,以開放優勢提升供應鏈建設水平和全球供應鏈競爭力,在拓展與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多邊合作中作出示范。
2020全球供應鏈上合峰會暨第八次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中國大會開幕。
上合示范區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目標,正打造雙循環的供應鏈樞紐,加快構建上合組織國家貨物“綠色通道”,爭創第二批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全力建設“四港一體”國際聯運綜合港,最大限度為企業降低時間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成本。
參與全球供應鏈韌性建設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即將過去的2020年,我們深刻感受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加速重構,尤其感受到疫情與外部環境多重疊加效應,對全球供應鏈穩定與安全的劇烈沖擊,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供應鏈該如何去適應更多的不確定性。
今天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思維范式正從成本競爭力轉向抗風險的競爭力,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強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供應鏈的韌性建設越來越重要。當前,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穩定安全的供應鏈正是擴大內需、暢通大循環和雙循環的關鍵。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表示,疫情對世界的產業鏈、供應鏈造成重大的沖擊,但我們仍然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要對全球化抱有信心。“我們國家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入RCEP、加入TPP,就是要跟更多的國家合作推進自貿區,包括上合示范區等,這都是進一步推動全球化、推動多邊主義發展的舉措。”
樊綱還提到,要適應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變化,首先要做好國內大循環。“這要求我們更好地加強自主創新,其次要求打通循環當中的各種堵點、各種梗阻,包括供應鏈以及物流體系當中的各種堵點。”樊綱指出,要用國內需求側改革推動供給側改革,通過需求側發展帶動市場發展。
增強同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上下游的鏈接度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青島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都具有獨特的“雙節點”價值,正吸引著眾多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紛至沓來。今年1-11月,青島民間投資增長12.3%,其中產業類民間投資增長達到14.1%,這是市場和資本用腳投票、主動選擇的結果。
青島利用工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撬動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加速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流動,打造面向膠東半島、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的國際供應鏈樞紐。
在上合示范區,青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奮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目前,上合示范區正加快建設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五大中心,其中圍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全力打造海陸空鐵“四港一體”的國際運輸綜合港,增強供應鏈配套服務水平,構建上合組織國家的貨物“綠色通道”,助力打通以中亞、中國、日韓為主軸的物流與貿易大廊道,增強同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上下游的鏈接度,在這一過程中,必將會全面提升青島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競爭水平。
“目前,上合示范區依托多式聯運中心,常態化開行17條國際、國內班列,獲批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上合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孟慶勝表示,今年1-11月,上合多式聯運中心集裝箱作業量68.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9%;開行歐亞班列360列,同比增加14.3%。
在簽約儀式上,上合示范區與山東省港口集團等企業進行簽約。“上合示范區是獨一無二的平臺,具有超前的國際視野和資源優勢,我們對上合示范區當前的發展和未來的前景都十分有信心。”談到選擇與上合示范區合作的原因,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奉利如是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