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3日訊 2020年,人工智能再次走向“風口”。疫情的突襲,上升至國家戰略的“新基建”布局,日益完善的5G產業,都讓人們進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間。
人工智能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今天在青島舉辦的第22屆中國科協年會“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人工智能學界和頭部企業的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共享機智新動能,共創美好新時代”主題,共話后疫情時代人工智能科技新機遇,論道未來產業應用新探索。
“人工智能在家電和家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是資本追逐的熱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在論壇上做出如是判斷,“后疫情時代下,人工智能科技注定會帶來變革,但是如何落地,是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生態能力決定的。”
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搭建生態帶給用戶安全、健康、舒適、便利、智能的家庭生活體驗,這正是海爾智家實現智慧家庭引領探索的奧秘。當天的論壇上,海爾智家生態平臺全球首席數字技術官劉建國以“AI讓家庭更智慧”的演講詳細剖析了海爾智家的智慧家庭的場景生態戰略。
“作為中國最大的智慧家庭產品生產商和服務提供商,海爾智家依托人工智能實現的物聯網的轉型發生在兩端,一端連接的是互聯工廠帶來的智能制造,另外一端就連接著用戶的智慧家庭。”劉建國表示,“海爾智家的做法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智能的網器為基礎,以人工智能和IoT技術為核心,實施智慧家庭的戰略,實現了從電器到網器、從智能家電到智慧家庭的轉變。”
AI賦能,場景式服務滿足用戶需求
在人工智能時代,滿足用戶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這是海爾智家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基本判斷。基于這一判斷,海爾智家將用戶特定情況下的需求不斷的場景化,提供定制化的全場景解決方案,用場景化服務覆蓋用戶的衣食住娛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實現“用場景替代產品”。
從提供一臺電器產品迭代到提供場景化服務,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支持。
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物聯感知,一臺洗衣機可以實現從洗衣到衣服的護理、定制;一臺冰箱,可以實現食材管理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管理;一臺空調,可以為家人提供體感最舒適的個性化空氣環境;一臺電視,不僅可以為家人提供娛樂服務,還能成為家庭的安防和智能中樞,隨時監控智慧家庭的運行……
從用戶需求出發,海爾智家不斷深研全屋智能場景和全屋煥新方案,原創產品涉及十大產品線,研發了超過2000類智能單品,180余套智能成套方案。在2020上半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上,海爾智家以768件發明專利位居榜首。實踐的積淀讓海爾智家具備了國際物聯標準話語權。據了解,海爾智家主導了100多項智慧家庭國際標準、中國國家標準的制定。
AI鏈接,構建生態帶動產業變革
從智能家電到智慧家庭其實是一場產業的全面變革,需要克服重重挑戰。
劉建國介紹,在用戶體驗上,傳統模式操控體驗繁瑣,被動響應服務需求;在互聯互通上,協議眾多、適配復雜,產品間兼容性差。互聯互通的全屋智慧家庭體驗,不是一個單一生產商能夠實現的,需要生態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因此,海爾智家“讓生態覆蓋行業”。
如何將生態各方鏈接起來,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無縫最佳體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三大核心技術能力賦予了海爾智慧家庭連接智能、交互智能和數據智能的能力。這不僅可以讓配網更簡單、人機對話更自然,還可以建立用戶和設備畫像,通過全天候感知網器使用行為,提供AI主動服務,并為產品迭代提供決策參考。以吃在智家場景為例,單純的食品保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家庭需求,海爾智家提供的是從飯前買菜、清洗、烹飪,到飯后碗筷消毒、垃圾處理等全流程無縫的智慧廚房美食生態場景體驗。做飯時,從全空間保鮮冰箱拿出新鮮的蔬菜肉類,燃氣灶精準控制火候,聯動油煙機同步開啟排煙,假如發現食材不夠,還可以一鍵下單購買……我們看到,一條覆蓋家裝、食品、健康、物流、娛樂等12大類,近千家生態資源方的食聯網生態鏈已然成型。
海爾智家正在依托強大的場景生態能力,突破人工智能的產業邊界。
7月底,由海爾智家牽頭,聯合科大訊飛、京東城市數字科技、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企事業單位,聯合中標了工信部"2020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據劉建國介紹,海爾智家代表的青島是從與上海、深圳、北京等先導區的激烈競爭中,以第一的成績拿下這一項目的。這一項目將依托"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賦能青島,輻射全國,打造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國際客廳"。
未來,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海爾智家將為用戶繪就場景體驗更加豐富的智慧家庭場景藍圖,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與生態資源方一起構建生態平臺,共創共贏。(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