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融合時尚,奧運擁抱青春。在本月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上,通過了霹靂舞、滑板、攀巖和沖浪四個大項正式“入奧”的決定,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上,這些活力四射的時尚運動,將首登“大雅之堂”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走過百年歷程,現代奧運會始終與時代同行,在保持基礎大項的基礎上,不斷有新興項目加入奧運大家庭,其中包括小輪車、橄欖球、棒球、高爾夫、跆拳道等近幾十年來蓬勃興起的運動。在青少年中影響力巨大的電子競技,剛剛被確定為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更進一步也指日可待。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擁抱年輕人、關注年輕人的喜好是目前國際奧委會的工作方向之一,這一點從增設的4個大項就可以看出。”
從歷史經驗來看,“入奧”對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意義重大,尤其在我國,成為“正規軍”意味著項目的推廣普及、主管部門的扶持力度和參與人群的被認可程度都會空前增強。而對正在大力發展時尚體育產業的青島而言,恰可站在“入奧”風口乘勢而上。
青島有了第一支滑板市隊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2日訊 滑板英文名稱為Skateboarding,分為碗池和街道賽兩種形式,巴黎奧運會上將產生男女各兩枚金牌。比賽中,根據運動員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動作進行打分,比賽現場往往活力四射,熱鬧非凡。

12月6日,廣東省滑板隊選手陳燁在男子碗池決賽比賽中,他以41.80分的成績獲得第二名。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滑板由沖浪運動演變而來。據說,世界上第一塊滑板出現在美國南加州的海灘上,它是當地居民將沖浪板安上四個輪子做成的。由此,場地便利、上手容易、動作炫酷的滑板運動,迅速俘獲了全世界的熱血少年。
青島的第一批滑板少年,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匯泉廣場,此后,隨著城市擴容,滑手們開枝散葉,逐漸“占領”了大型商超的門前空地和一些社區內的小廣場。據不完全統計,青島市區目前常年“玩板”的青少年大約在三四百人,彼此間常常互通有無、切磋技藝,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有了專屬的“街頭文化”。
2019年,因著省運會設項的機緣,天泰體育場牽頭成立了青島市第一支滑板專業隊,時年46歲的李津春成為了這支隊伍的總教練,20多年前,他就是匯泉滑板少年中的一員。對于“滑板入奧”,這位業內人士并沒有想象中那般興奮。“現在圈子里對這事兒分成兩派,一種觀點認為,滑板本身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運動,‘入奧’破壞了固有的街頭文化屬性;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滑板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會有更多人了解、參與這項運動,也會得到更多場地、資金方面的支持。”李津春說。
關于“入奧”的爭論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成為“正規軍”的李津春已經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在成立滑板隊的同時,天泰體育場投資10萬元,對荒廢多年的極限場地進行了第一輪整修,修復了欄桿、障礙,更換了新的U型池,隊伍的訓練條件得到了基本保障。2020年12月5日,這片場地舉辦了青島市史上首屆滑板錦標賽。
天泰體育場副場長張曉告訴記者,這片3000平米的場地計劃在明年斥資百萬元進行改造升級,屆時會安放一個標準“碗池”供隊伍訓練使用。張曉說:“場地毗鄰匯泉廣場、第一海水浴場,算得上是青島景區的‘黃金地段’。除了自身的功能性,在我們的設想中,這塊場地還擔負著向全世界游客展示青島的時尚、青春與活力的使命。”
目前,李津春麾下的青島隊有10幾名隊員,年齡都在16歲以下。“滑板才真是高手在民間。”李津春告訴記者,由于受到省運會年齡的限制,青島真正好的滑手并沒有被吸納到青島市隊當中,但不少人在國內都算得上有些名氣,他們會通過圈子的“傳幫帶”作用,發現和培養更多的可造之材。“‘入奧’之后參與的人肯定會更多,青島的滑板基礎本來就很好,再加上體育局在選擇才、資金和設施上的空前支持,我們一定會在未來培養出自己的冠軍選手。”李津春說道。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