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丘匯海食品公司工人在進行蔬菜加工。
安丘市在全國率先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農業標準化制度體系,在農產品生產質量標準、控制管理、檢測監控、查詢追溯、科技服務等方面下“硬功夫”,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高品質農業核心競爭力,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今年1至8月份,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嚴峻形勢下,安丘農產品出口逆勢增長,出口額達20.42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蔬菜出口24.49萬噸,出口額占濰坊的56.6%。近日,經山東省質量技術審查評價中心評估,安丘市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價值高達124億元,農產品優質安全成為暢銷國內外市場的“金字招牌”。
完善監管,從源頭把好質量安全關
11月30日下午,記者在安丘市盛大農產品交易市場看到,一輛輛裝滿大姜的貨車發往全國各地;電商晉明果蔬公司通過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把當天數千件安丘大姜、大蔥發往千家萬戶……
走進市場旁邊的安丘市興安街道四海社區為民服務中心,農產品質量檢測員閆淑英正在檢測海岱村村民李永剛的大蔥樣本。20多分鐘后,檢測結果顯示“合格”,一個標有產地、送檢日期、生產單位的二維碼自動生成,成為這批大蔥的“身份證”。安丘市投資3000多萬元設立了市級檢測檢驗中心,102個社區檢測站和20個畜產品檢測站,配備了質量安全監管員、基層動物防疫安全協管員和流動檢測車,設立了600多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點,每年農產品檢測數量不低于60萬個。截至11月30日,今年送檢樣品達到65.89萬個,抽檢合格率達100%。
質量安全抓源頭,管住“農藥瓶子”。安丘市著力構建嚴格的農化品準入制度體系,發布違禁農獸藥名錄,建立農安、食安、公安“三安聯動”機制,聯合執法常態化,對違法生產、經營、使用農藥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該市劃分了14個農業監管社區、103個網格、860個關鍵控制網點,聘任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1229名,基層動物防控安全協管員104名,定崗定責定人定事,構建起市、鎮、村三級聯動監督網絡制度體系,該市1194家農獸藥經營門店全部持證經營、實名制購買。實現了農化品投入無違禁,從源頭上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安丘市最初開始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的時候,個別農戶不接茬,違規使用農藥,付出了慘重代價。2007年,石堆鎮一農戶0.13公頃大姜藥殘超標,結果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整個銷毀過程通過電視臺曝光,該地塊還被規定在一定時間內不得種植蔬菜類農產品。因為使用違禁農藥,輝渠鎮一農戶種植的大蔥無人收購,也全部做無害化處理。慘痛教訓的警示,讓種植戶都自覺遵守農業化學投入品規范。
該市對進入市場的食用農產品實施賦碼準入,嚴格審驗產地準出二維碼或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有碼有證的進行抽檢,無碼無證的逐個檢測,不合格的啟動質量追溯程序,倒查問題產品根源,以嚴格的市場準入倒逼生產者執行產地準出。
同時,該市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空間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現代化農業數據信息平臺,實現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監管,打通“種產加銷”全產業鏈。
“你送我檢、政府買單”,安丘市實行全區域、全品種、全產業鏈檢測覆蓋,為安丘農產品貼上質量安全“身份證”。日臻完備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制度體系,通過源頭控制、過程監管、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筑牢了從田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線。
標準引領,全域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實施標準化生產,安丘的廣大種植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金冢子鎮陳亭官莊村的陳本錄今年種植的1.07公頃大姜,通過使用有機肥、標準化管理,最高畝產量達到11862公斤,摘取了今年第三屆中國安丘大姜文化節暨第十屆“綠旺達杯”姜王大賽桂冠。
安丘是全國種植大姜面積最大、單產最高、總產最多的縣市,常年種植面積近1.3萬公頃,總產量100萬噸左右;大蔥常年播種面積2萬公頃左右,總產量120萬噸,年出口大蔥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75%。為確保出口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該市全域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有標可依”。該市堅持“有標貫標、無標建標”原則,制定發布了《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等國家標準6項、地方標準20項,研究制訂了6大類40個農業標準綜合體。參照美國、日本、歐盟等地的農業操作規范,制定了生姜等33個出口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200多個生產標準,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全程標準化,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高起點的標準支撐。
“有標必依”。安丘市以發展安全、優質、高效、品牌現代化高品質農業為目標,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大力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等各類經營主體,培育優勢品牌產業。在標準化生產體系的有效支撐下,安丘18家基地被認定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6家園區被認定為市級以上質量安全示范園區;采取“公司+基地+標準化”“合作社+基地+標準化”等模式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成20個標準化農業科技示范園、199個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5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265個家庭農場、30個重點休閑農莊,該市標準化基地達到3.4萬公頃。
科技提升。該市先后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設立了根莖蔬菜技術研發中心、安丘大姜良種資源中心、林果技術研發中心、土壤改良中心、山東鄉村振興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引進、研發、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改良、引進生姜、大蔥等良種171個,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和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等良法82種,提升了安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目前,該市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449個,其中國家地理標志產品8個;注冊了“安品未來”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122家企業通過食品安全國際認證,“安丘大姜”“安丘大蔥”被納入歐盟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安丘市先后被確定為山東省第一個供港蔬菜備案基地、首批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全國重點推進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示范區,連續七年獲評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該市還創建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優秀示范市,通過了中韓共建國際食品安全示范區驗收。
同標同質,以外促內占領國內高端市場
安丘農產品安全、優質不是一句空話。一塊出口歐盟的生姜,需要阿維菌素、吡蟲啉、蟲酰胼等257個檢測項目達標。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大洋洲國家是世界上動植物檢疫標準要求最為嚴苛的地區之一,今年2月29日,安丘市山東??瞪锟萍脊镜?1.6噸大姜從青島海運到新西蘭,標志著中國首次打開了大洋洲國家的生姜市場。
11月29日,在位于凌河街道的安丘市匯海食品公司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加工一批卷心菜。公司總經理賈國亮介紹說,匯海食品是一家集蔬菜種植、凈菜處理及蔬菜深加工為一體的食品出口企業,規模不大但是品種全,種植、加工大姜、大蔥、洋蔥、青椒等20多個品種,出口日本、韓國,并與濰坊中百大廚房、新希望集團、海底撈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或采購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國內外銷售額逐年遞增。為了趕訂單,今年農歷正月初八就開工生產,到目前已經加工銷售蔬菜6000多噸,其中出口4500噸,同比增長6%?!半S著《東盟自貿協定》的簽署,加上明年東京奧運會的召開,日本、韓國的蔬菜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也將給我們出口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辟Z國亮說。
今年受疫情影響,在出口量下滑的情況下,安丘市注重統籌國外、國內兩個市場,在拓寬國際市場的同時,以高品質成功搶灘國內大中城市高端市場,實現了“同標同質、以外促內”轉型升級,打通“內循環”。國內市場拓展效果凸顯,市場份額迅速擴大。譬如山東蔥類產業創新戰略聯盟領軍企業山東沃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不斷提升質量保證體系和完善供應鏈配套建設,擁有了一批如康師傅、李錦記、中糧集團、亨氏、金鑼、海底撈等優秀的品牌大客戶,國內貿易達到公司銷售總量的90%。今年1至11月,內貿凈蔥加工銷售量達到28500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9%,效益好于往年。安丘匠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大蒜產品主要出口日本等亞洲國家,今年以小包裝形式主攻國內商超渠道,拓寬銷售領域,到目前已實現出口2193噸,內銷2150噸,出口和內銷幾乎“平分秋色”。
廣闊的市場前景,讓安丘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了集群式發展。到目前,該市具備外貿經營資格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260家,重點農產品出口企業有148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1家,濰坊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37家。出口產品包括保鮮、速凍、腌漬、脫水、罐頭和熟食制品等6大類、200多個品種,遠銷美、日、韓、歐盟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大姜就出口50多個國家,年出口量20多萬噸。2019年,安丘農產品出口創匯6.7億美元,占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創匯額的22%、濰坊市的71%。安丘市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菜籃子”。
發展現代化高品質農業,為安丘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濰報全媒體記者 王玉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