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互聯網平臺企業參加。為嚴格規范社區團購經營行為,會議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新規的出臺在社區團購的各利益相關方中引發強烈反響,無論是從業者、社區店、小區團長一致認為,社區團購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不能任由其無序發展,必須要有相關政策引導其走向規范化。
從業者
新規出臺 行業走向規范發展
張萌供職于一家全國性的社區團購電商,今年疫情期間,公司的社區團購業務著實火了一把,遍布全國的配送人員從疫情暴發之初就幾乎沒有休假。然而,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發展后,社區團購業務已經無法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伴隨著幾大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局,通過極大的優惠力度迅速占領市場,中小社區團購企業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張萌所在的電商公司也退出了社區團購業務,把重心轉移到當下十分火爆的電商直播領域。
對于新規張萌認為,社區團購是電商領域一個新的細分市場,新規的出臺可以說是瞄準了行業發展的痛點,尤其是第一條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將引導行業發展走向規范化。
高寧供職于一家社區團購平臺,她也兼任著所在小區的團長。對于社區團購新規的出臺,高寧拍手叫好。在她看來,社區團購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更便捷的銷售渠道,通過砍掉中間環節讓消費者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但低價并非社區團購的本質,新規的出臺對行業的發展來說是利好消息。
個體戶
追求品質 不懼社區團購搶市場
李明在天津路上經營著一家水果店,由于其銷售的水果品質過硬,盡管價格稍高但生意一直很穩定。作為片區的明星商戶,李明也是各大社區團購電商的重點發展對象,但對于各大平臺開出的優厚條件,李明都選擇了拒絕。在他看來,社區團購也不過是一種銷售方式,商品的品質才是最核心的要素。李明依然守著自己小小的水果店經營,雖然社區團購火了很長時間,但自家水果店多為老客戶,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消費習慣。
李明認為,社區團購新規將有利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雖然低價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占領市場,但消費者最終還是會選擇有品質的商品,他將繼續堅持自己的品質之路。
消費者
不貪便宜 團購下單不沖動
市民劉寧經歷了社區團購最火爆的時期。今年以來,劉寧被拉入了至少20個社區團購群,其中涉及吃穿用住各個領域。九毛九一份的蔬菜、兩塊錢一份的水果……超低的價格讓劉寧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下單。但劉寧慢慢發現,超低價的水果和蔬菜品質越來越不如從前,甚至有時候會出現已經腐爛的果蔬。如今,超市和菜場已經成為了劉寧主要購物的渠道,“對于這些生鮮商品,還是在實體店買更放心。”劉寧說。在她看來,早就應該出臺相關規定進行規范化發展,超常規的低價銷售肯定不可持續,消費者最終還是想要購買質量好、性價比高的產品。(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李沛)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