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2月26日1版
開放創新改革率先走在前列
——二論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
開放、創新、改革是率先走在前列的邏輯鏈,環環緊扣,開放促進創新,創新倒逼改革。
“十三五”期間,青島堅持以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審視開放,以全球胸襟擁抱開放,不斷創新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融入國家開放大局。“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青島在新起點上把重大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和勝勢,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實現高質量進位趕超的關鍵時期。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站在“十四五”發展的嶄新起點,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青島必須強化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責任擔當,抓住新一輪縱深開放的機遇,在更大的市場空間中配置資源。
要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準確把握“雙循環”下青島承擔的國家責任、面臨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對內、對外雙向開放輻射帶動作用。立足于建設高能級開放大平臺,放大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開放平臺在整合優質要素資源中的作用,加強與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國地方經貿合作,創新與日本、韓國產業合作模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用好青島對外開放的比較優勢,發揮通道作用,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度融入強大國內市場,將青島打造成為全國面向全球買貨的重要上岸點。遵循國際市場規則,與國外市場構建起更穩固的供求關系,促成更加順暢的產品交換,爭取制定規則,實現更高水平的價格增值,發揮更大的開放價值。
要完善創新生態,激發全社會創意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重大平臺是承載大項目、大產業、大企業的聚合載體,要胸懷全局、高端站位,緊密對接、主動融入國家和省級重大戰略中,在全省全國的大格局中去謀劃推進,在重大平臺打造上取得突破。要竭力培育新興創新主體,在完善創新機制、培植創新文化、優化創新政策等方面發力,把城市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來,全力建設創業城市和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要切實發揮好改革的“沖擊鉆”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系,瞄準青島開放發展大勢和承擔的國之重任,謀劃推出更多差異化探索、首創性改革、創新性實踐,率先探索有利于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好引領和帶動作用。始終把牢改革的市場化方向,積極運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一步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制度創新、深化流程再造,全力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青島將開辟新賽道、添加新動力,以更加堅定的信心與無畏的勇氣去贏得未來!(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