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北京長安商場,“大國工匠貨殖坊”活動如火如荼,來自全國的7名勞動模范帶來各地特色農品,吸引了首都市民駐足購買。其中,10元一根的即墨水果蘿卜特別受歡迎,很快就被一搶而空。將它帶來的是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省勞動模范姜波。今年剛過50歲的姜波,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在田間地頭一站就是半輩子,十幾年前,她坐在地里,看著幾分錢一斤的白菜爛了也賣不掉,如今,她在北京的商場里,作為山東省唯一參展者,推介青島的特色農品。這位農家女有股悶悶的堅韌勁兒,靠著這股勁兒,她在二手大背頭電腦上敲著,摸索著,帶著20多個村莊的4000多個農民脫貧致富。
開拖拉機去萊西只為多掙一角
姜波是青島即墨市移風鎮的農民,1988年初中畢業后,她回家種地、結婚。農村有句老話,“農民靠天吃飯”,和其他農民一樣,姜波頭十來年養豬、種菜,波折不斷:有一年生姜漲到10元一斤,她也種,光買種子都4元一斤,等到收獲的時候,只能賣1元一斤了。姜波不舍得,花了2000元挖了個地窖囤著,想等第二年再賣,沒想到第二天夏天發大水,地窖泡了,一分錢沒賣出去。90年代的即墨村里,信息閉塞,蔬菜行情時好時壞,只能看著別人種啥,自己也跟著種啥,還經常有人在村外二里地把菜販子截下來,也不管市場價,給錢就拉走?!霸鄄荒芨蛇@事,寧可扔了也不行?!苯ㄟ@樣想著,結果真的賣不出去,扔在地里了。還有一年白菜也賣不掉,親戚建議她別費勁跑遠,直接扔旁邊林子里行了,沒想到白菜一腐爛,把樹都燒死了。
信息閉塞讓菜販子也很少光顧這里,蔬菜又不經放,收獲季一過,白菜抽薹、蘿卜空心黑心、大頭菜開裂,除了扔,毫無辦法。那時候的姜波,經常坐在地里,看著賣不動的蔬菜,心想:“啥時候菜販子能直接到村頭收多好啊!”為了賣個好價錢,她聽說萊西東莊頭收菜貴0.1元錢,就一早拔出蘿卜洗干凈,開著手扶拖拉機顛簸一個多小時到東莊頭,菜販子看好了開個收貨單,他們還得幫著菜販子裝袋裝車,忙到半夜沒地兒睡,靠著蘿卜打個盹,天亮了收到錢再回來。一折騰就是一天一夜,連軸了十來天實在是扛不住了。

二手電腦“釣”出了大客戶
姜波沒想到,村頭很快就來了收菜的人,還不是小菜販子,是拿集裝箱收菜的“大客戶”,而且是電腦這個神奇的東西“釣”來的。2002年收菜情況特別差,西紅柿爛了一地,白菜賣不動,蘿卜干脆直接用工地機翻在地里,姜波心焦,胃一個勁干嘔,來青島看病住在妹妹家。妹妹看她為收菜傷神,建議買個電腦,上網什么都能查得到。“這么神奇?”那個年頭,別說農村,城里普通家庭都很少接觸到電腦。姜波半信半疑,跟著妹妹去了信息城,花了兩千多買了二手電腦?!伴L屁股的金長城,win98系統,3.5軟盤,妹妹教了我微軟拼音和五筆輸入法”姜波現在都記得很清楚。
兩千年前后,普通家庭的電腦,多用來玩紙牌、掃雷等小游戲,或是練習輸入法。而姜波回村后第一件事是將電腦連上電話線,撥號上網,上網一小時4.2元,為了省錢,她抓緊時間打開各種農產網站快速瀏覽一遍,隨后再斷網,用歷史記錄細細地看?;ヂ摼W給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各種農品供求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查到,特別是一個叫中國農產品信息網E站通的網站,信息特別全,姜波注冊了賬號,還花了150元買個了數碼相機,拍下蘿卜和田間地頭的照片,寫上“大量供應白蘿卜”,發到了網站上。
沒過幾天,一個臺灣商人撥通了姜波的電話,要采購她的白蘿卜到高雄,一周裝滿四個集裝箱,客戶出了0.72元一斤的價格,而當時的蘿卜批發價是3—5分錢一斤!姜波懵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頭一次做這么大的生意,她很實在地告訴對方,算上所有成本,加0.1元就行,按0.18元一斤,臺灣商人當下就付了5000元定金,催著裝了好幾個集裝箱。當年的蘿卜收獲季,姜波帶著鄰居們賣掉所有蘿卜,每戶兩個月平均掙了兩千多。
“當時在山東,網上發農品信息多是單位員工,只有幾百斤的量,做不成批發生意,農民只有我一個人?!苯▏L到甜頭,在各個網站都注冊了信息,出口日本、馬來西亞,訂單一筆接著一筆,從播下種子就開始“預售”。姜波這個農產品經紀人做的有聲有色。周圍四五個村子開始種菜,各地的大貨車開進地頭,往昔開拖拉機去賣菜的萊西東莊頭,販子們轉頭來他們這收菜,一派紅火熱鬧。
辦合作社從種子開始“改頭換面”
比起普通農民,姜波膽子大,敢于嘗試創新,同樣不乏一股淳樸的韌勁兒——沈陽一家食品廠欠菜農一車白菜款24600元,2006—2008年,姜波獨身一人去沈陽要了五次,最后一次直接在廠里蹲了8天,總算要回來了?!斑@是菜農的血汗錢,幫他們把菜賣出去,把錢收回來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庇幸荒臧滋}卜便宜到2分錢一斤,眼看要爛在地里,姜波和一家大連的公司用0.1元一斤價格談好,半個月收了500噸,解決了全鄉鎮的蘿卜。
業務強,人緣好,因此當縣政府建議姜波建立合作社帶老百姓發家致富時,鄰里紛紛涌進她家,送來兩百多個戶口本,因為信息量太大,工商局錄入時系統崩了,最后精簡到了106個。成立合作社后,姜波第一件事就是把種菜“從頭做起”:從種子、土地到肥、藥,統統換一遍。“像西紅柿,很多舊品種不耐儲存,那我們的菜永遠走不出去。”換了種子,她又自掏腰包請來技術員在家管吃管住,從種地開始指導,當年收獲很好,廣東的客戶都找上了門。
為了合作社的長遠發展,2010年姜波成立了“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保M織菜農學習新技術、向農戶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藥,示范推廣優質蔬菜品種等,農民按照合作社標準種出的蔬菜均達到了無公害綠色蔬菜標準,被評為“100個優秀農民田間學校”?,F在合作社每年銷售蔬菜13000多噸,營業額 1300余萬元,每個大棚每畝平均收益2萬余元,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20 個村莊、4000多名農民脫貧致富,姜波也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勞動模范。
當下,姜波又有了新的方向,開始嘗試做農品品牌?!艾F在各地蔬菜太多了,只有自己做出品牌,才能自己掌控市場行情?!彼龑⑺}卜帶到北京的展會,10元一個,大受歡迎,一搶而空。但依然很冷靜:“很多不足,包裝、宣傳都跟不上。”從2分錢一斤到10元一個,姜波并沒有滿足,在帶領鄉親致富的路上,她還在沉穩堅定地走著。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 記者 高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