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明院長為一名完成ICL手術的患者做檢查
吳曉明院長為患者進行手術
青島眼科醫院ICL晶體植入手術 10分鐘解決高度近視難題
如今近視率不斷走高,高度近視群體越來越龐大,厚重的眼鏡壓在鼻梁上,不僅看上去一點不酷,還給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困擾和不便。對于高度近視或者超高度近視群體而言,想擺脫眼鏡并非易事,他們上千度的近視常常超出了的近視激光手術的矯正范圍,如今青島眼科醫院通過ICL晶體植入手術,短短10分鐘的手術,就可以解決高度近視難題。
1400度近視,ICL手術讓視力恢復到1.0
今年32歲的鄭女士,小學時就檢查出來患有近視,成長過程中近視度數也是不斷加深,眼鏡便成了她最親密的朋友。在青島眼科醫院接受手術前,鄧女士雙眼裸眼視力勉強能到0.05,近視度數高達1400度,厚重的眼鏡壓在鼻梁上二十年之久,戴上眼鏡也只能看清眼前的景象,嚴重影響著工作和生活。她一直想告別眼鏡,實現清晰看世界的夢想,最開始寄期望于近視激光手術,但經過一系列檢查評估后,因為近視度數過高,發現自己的眼部條件并不符合準分子激光手術,但是可以進行ICL晶體植入術來擺脫眼鏡。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吳曉明院長為鄭女士制定了精準的手術方案,8月初主刀為鄭女士完成了雙眼ICL晶體植入手術。術后回到病房,鄭女士就激動地說眼前這一切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從來沒有看的這么清楚過,術后第二天早晨復查鄭女士的雙眼視力都恢復到了1.0。和鄭女士的情況類似,今年23歲的小于剛畢業參加工作,1100度的高度近視給她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即便戴著眼鏡,她眼前的世界仍然不夠清晰,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她選擇了ICL晶體植入手術,短短10分鐘的手術,讓她的視界煥然一新,術后可以輕松實現1.0的視力。
不適合近視激光手術,ICL圓中年摘鏡夢
同樣受到近視困擾的還有37歲的陸先生,眼鏡給他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愛好打籃球、爬山的陸先生,沉重的框架眼鏡成了累贅,冷熱環境交替起霧,運動一出汗就向下滑,不戴看不清、戴上又不方便,十多年來時刻有個聲音在耳旁提醒著自己:一定要摘掉眼鏡。最初希望通過近視激光手術擺脫眼鏡,檢查后發現右眼近視度數600多度,左眼視力稍好也達到300多度,雖然近視度數不算太高,但角膜厚度太薄,右眼無法接受準分子激光手術。
經過朋友推薦,陸先生來到青島眼科醫院北院區找到吳曉明院長,經過20余項術前檢查評估,陸先生的雙眼符合ICL 的手術標準,而陸先生在做了充分了解后,選擇雙眼均接受ICL手術,8月7日手術后,他雙眼視力恢復到了1.2,這大大超出他的預期。
“ICL晶體植入手術并非一項新技術,在國內也已經開展多年,只不過很多患者對它了解較少,它最高可以矯正1800度的近視、600度的散光。手術目前只需要住院一晚上,當天完成手術后需要在醫院觀察一下情況,沒有問題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出院回家了?!鼻鄭u眼科醫院北部院區吳曉明院長介紹。
做個“加法”,精準安全解決高度近視難題
ICL晶體植入手術有別于近視激光手術,如果說近視激光手術是做“減法”,讓角膜變薄,ICL手術就是做“加法”,把一個帶度數的、很柔軟的類似于隱形眼鏡的晶體放到眼睛里面。它矯正范圍廣,切口小且不切削角膜,不改變眼部任何組織,視力長期穩定有效,而這種手術是可逆的,未來如需做其他手術可將晶體取出。2017版《重視高度近視防控的專家共識》提到,我國是一個典型的高度近視高發國家,流行病學統計顯示我國青少年的高度近視患病率在6.69%-38.4%之間,并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高度近視群體人數龐大。
吳曉明院長介紹,一般近視度數在600度以上的稱為高度近視,在醫院門診上1000度以上的近視也很常見,高度近視除了帶來不可逆的視覺損害和眼底病變,還給這些群體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即便佩戴眼鏡,也會出現戴鏡視力不佳、視野受限、視物畸變等影響。近視激光手術需要切削角膜,對角膜厚度有嚴格要求,而很多超高度近視群體普遍超過了近視激光手術的矯正范圍,ICL手術為高度近視群體提供了一種精準安全的解決方案。國內最長有手術超過20年的隨訪患者,目前仍狀況良好,大量研究成果也證明ICL手術在精準性、安全性、穩定性上的優勢。”(青報全媒體記者 于波 李飛 毛衛瑞 通訊員 劉金德)
責任編輯:單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