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9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市檢察院獲悉,青島市檢察院日前舉行了大河東濕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整改效果評估聽證會。該案和該聽證會屬多個首例———該案是青島首例涉濕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同時該案也是全省首件省級檢察院督辦并直接協助調查取證、市級檢察院提辦的案件。這次聽證會是《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頒布以來,全國首例針對行政機關履職情況和整改成效在中國檢察聽證網上進行的公益訴訟直播聽證會,也是山東省首例公益訴訟案件互聯網直播聽證會。

此案通過“現場勘察+專家意見+聽證員聽證+檢察機關審查”相結合的形式,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對履職情況和整改效果進行了評估聽證。 12月23日舉行的這一評估聽證會,涉案單位代表、濕地保護專家、聽證員三方圍繞嶗山區大河東河口生態修復工程是否達到濕地生態保護要求展開激烈討論。
據介紹,青島市嶗山區大河、涼水河入海口交匯處形成了面積百余畝的大河東灘涂濕地,屬于濱海型河口濕地類型,位于5A級嶗山風景區內。自2010年開始,涉案濕地陸續被非法設置為建筑廢棄物收納場,大面積的灘涂濕地被建筑垃圾掩埋。截至2019年3月,經初步測量,被填埋、侵占的濕地面積達6萬余平方米。被列入全國環保督查案件。

檢察機關依法啟動公益訴訟監督后,前后勘測勘察了23次,組織專家論證進行了14次,每一次專家論證、都有相關行政機關參與。相關論證工作“一波三折”。嶗山區隨后開展了以濕地生態修復為目的的專項治理。據被建議方之一的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李偉介紹,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基本完成,總投資4200余萬元。通過生態修復治理,大河東河口17.5萬畝的土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觀,生態環境得到修復。這片區域建設成為周邊居民生活、休閑的好場所。

在聽證會上,針對李偉的說法,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葉思源教授則認為,雖然大河東濕地生態修復已經達到了初步效果,但是距離真正達到完全恢復濕地生態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例如湖心島的建設缺乏一定的科學指導。
經過聽證會討論,青島市人民檢察院辦案組人員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法律規定,認為被建議單位已初步履行了保護濕地的職責,檢察機關對此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條件已不存在,本案作出終結審查的決定。至此,歷經多年的大河東濕地生態修復公益訴訟案暫告一段落。
“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法律規定,認為被建議單位已經初步履行了保護濕地的職責,檢察機關在本案中保護生態公益的監督目的已經實現,依據《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明確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中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評判標準的指導意見(試行)》第十一條,本案作出終結審查的決定。”主辦檢察官、青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張薇最終在聽證會上宣布了案件審查決定。“從聽證可以看出來,目前修復的成效還沒有百分之百達到專家要求的目標。這個濕地本身也有一個修復的過程,所以這個案子雖然審查終結了,但是我們還會持續跟進。”張薇表示。
針對聽證會現場提出的目前還沒有完全達到濕地原貌的問題,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辦事處將會和專家繼續保持溝通,“我們也意識到,生態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按照專家的意見進一步改進相關工作,專家提出有不完善的地方,我們回去進行整改,下一步持續的保護好周邊的環境,使周邊的濕地生態能夠盡早地得以恢復。”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李偉在會后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白樹文)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