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中,你們是最“溫暖”的人
觀海新聞記者探訪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作人員 居民的正常生活離不開他們的默默付出
清晨6點,多個氣象站記錄下了青島全天最低溫,全市各區域的溫度都降到了-11℃以下,多數人待在溫暖的家中尚未感受寒冷之時,有些人已經開始工作。消防員在進行早晨的體能訓練,交警在馬路上準備迎接早高峰,機場飛機維修員開始對早班飛機檢查,環衛工人已經清理完城市的衛生……他們克服寒冷,在天寒地凍中為青島開啟了全新的一天,為居民的正常生活默默付出。12月30日,觀海新聞記者選擇記錄了最冷天中部分堅守崗位的工作者。他們在寒風中的忙碌,給人們帶來讓生活正常運轉的熱力。他們是青島的溫度,也是這座城市開拓前行的動力,生生不息的源泉。
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二班技術員馮黎光 50歲
風雪中巡檢設備,手經常被粘在塔材上
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二班技術員馮黎光(左一)和同事一線巡線。
12月28日夜,青島迎來入冬最強寒潮天氣,受冷空氣影響,氣溫驟降至零下10攝氏度甚至更低。國網青島市即墨區供電公司運維人員迅速奔赴一線,迎雪而上,冒著嚴寒對全區變電站、輸電線路開展全面特巡。上午8時,110千伏文化路變電站運維人員馮黎光就和班組人員頂著寒風清掃積雪,對變電站展開特巡,檢查變電設備積雪覆冰情況、低溫下設備基礎是否存在凍鼓現場進行巡視監控。
“面對此次寒潮,我們提前做好了預警和各項應對準備措施。現在溫度降幅比較大,出現了冰凍情況,我們得盡快對全區各變電站主變、刀閘、線路接點等關鍵部位巡檢測溫,確保在寒冷天氣下變電設備正常運行。”馮黎光拿著巡檢設備一邊檢查一邊說。
野外的寒風讓馮黎光裹了裹身上的棉服,感覺戴在頭上的不是安全帽,仿佛是一頂冰帽。馮黎光和工作人員熟練地穿梭在設備間,從各個角度檢查設備運行情況,這就是他們的日常,不論是三九的霜雪還是三伏的酷暑,他們始終堅守在保電一線,守護電網安全。馮黎光說,室外溫度零下15攝氏度左右,濕度又大,巡線時赤手觸摸冰冷的塔材,會因為溫差而“粘手”,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
冒雪巡線一上午,到了中午,馮黎光和同事們拿出幾袋燒餅和咸菜,還有一壺熱水,在山坡的一處巖石上席地而坐,邊吃邊交流著巡視情況。空中紛落的雪花給他們藍色的工裝上增添了一抹亮色。所幸幾座變電站的巡檢都很順利,雖有覆雪情況,但不影響設備安全運行。一天下來,馮黎光和同事們走了幾十里路,留下的是變電站內一串串腳印和《巡視記錄》上一條條文字。
外賣小哥韓國奇 37歲
一天接了51單,累并快樂著
外賣小哥韓國奇。
“我先出發了,今天地面上還結著冰,大家騎車都慢一點。”上午10點15分,告別了其他等餐的騎手,美團外賣送餐員韓國奇從新浦路的一家餐館出發,開始送當天的首單。
今年37歲的韓國奇來自遼寧,在青島當“外賣小哥”已經兩年多了。“作為一個送餐騎手,這種惡劣的天氣我都習以為常了,而且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在我們老家經常出現,我也能適應。”盡管韓國奇嘴上說著“不算很冷”,但從前天開始,他還是增添了衣物保暖,并在腿上戴上了加厚版的護膝。
“寒潮一來,許多人懶得外出吃飯,喜歡在家里叫外賣吃。”韓國奇說,往常他每天的接單數大約在30單至40單,而29日寒潮來襲的首天,他總共接了51單。“訂單比平常多了,我從早上10點干到晚上10點,一天滿滿當當的,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幾乎都沒停下來過。”韓國奇告訴記者,這幾天他每天都能干滿50單。
“風雪中送外賣肯定是個辛苦活,但是天越冷,單就越多,我的收入也越多。快過年了,這幾個月拼一拼,多賺點錢好回老家過年。”韓國奇笑著說道。
四級消防員劉浩 25歲 預備消防員于魯啟 21歲
出警回來暖暖凍麻的手,繼續訓練
劉浩(左)和于魯啟。
“天雖然冷,但我們的日常照舊,每天對待出警、訓練和備戰都要一絲不茍。”劉浩說,只要警鈴響起,就代表著群眾需要我們最快速度到達,越是危險、越是艱難,越要沖上前去。12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島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南大隊浙江路消防救援站時,劉浩和于魯啟剛出完一次警回來,正在整理消防車的防滑鏈。“相比出警時在現場的寒冷,在車庫內整理裝備是很幸福的事情。”于魯啟告訴早報記者,他剛入職1年多,相比班長劉浩經歷的各種嚴寒酷暑要少很多,班長告訴他,做一名合格的消防員,就要習慣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展開滅火救援工作。
“早晨出的現場是一棟公寓樓內的電梯困人了,救援時候又遇上電梯的緊急開啟位置失效,費了一番工夫才救出被困群眾。”浙江路消防救援站站長董紅林介紹,由于需要卸開一個螺帽滑絲,無法戴手套操作,劉浩和于魯啟摘下手套操作,等操作完,兩人的手已經凍得麻木了。但看到群眾安全走出被困電梯時激動的表情,大家心里暖暖的。
劉浩告訴記者,回到隊里后,他們的手才慢慢緩過來,就開始迅速整理和檢查好各種滅火救援裝備。隨后一邊進行日常訓練,一邊等待著下一次警鈴的響起。
郵政投遞員孫元冬
每天投遞500件,客戶說他像“雪人”
郵政投遞員孫元冬。
早上6點半,在青島郵政如東路投遞部,41歲的投遞員孫元冬已按路段分好了一車剛來的快遞,準備開始一天的投遞工作。
“200多件快遞包裹,200多份報紙,再加上各類信件文件,最近每天的送件任務量超過了500件。”孫元冬一邊說著,一邊風風火火地忙碌著。早上6點到崗,分揀、打包、裝卸郵件,騎車穿越大街小巷,跑步上下樓,將快遞順利送到客戶手中,直至晚上7點以后才收工回家,孫元冬近期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12個小時。
以如東路為圓心,周邊約10平方公里的區域是孫元冬的投遞范圍,也是他每天騎車穿梭的地方。“頂著風雪送快遞,見到那些熟悉的客戶,他們都說我像個‘雪人’。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我們的付出相信市民已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孫元冬說道。為了避免郵件被雪打濕,孫元冬會小心翼翼地為郵件套上郵袋,確保將每一件包裹、每一封郵件、每一份報刊安全及時地送到用戶手中,保質、保量完成投遞工作。
“最近天氣雖然很冷,但當郵件順利送到客戶手中,看到他們簽收快遞的微笑時,我的心里很溫暖。”孫元冬說道。
青島站運轉車間值班員彭煥福
凌晨出發巡線,每半小時走一趟
彭煥福在用鼓風機除雪。
12月29日,大雪突襲島城。天未亮,當大部分市民還沉睡在夢鄉時,有一群人卻以雪為令、見雪上崗,頂風冒雪奔赴鐵道線,除雪打冰保暢通。他們就是青島站運轉車間的一線工作人員。
今年44歲的彭煥福是青島站運轉車間一名普通的車站值班員,從12月28日晚9時,就跟車站的同事們一起到單位堅守崗位。作為應急“備勤”,他們隨時準備以雪為令,展開行動。“為了迎戰這次寒潮天氣,我們運轉車間成立了清雪小分隊,一早就制訂了清雪保暢應急預案,規范了一系列工作流程,促進了清雪保暢工作的落實。”彭煥福說,從29日凌晨開始,他們小組的工作人員每半小時出去看一次天氣,并進行巡線檢查。早上5點多,當天空開始飄雪的時候,他們又趕緊拿上鼓風機、掃帚、鏟子、融雪劑等進行沿線掃雪。“當天因為氣溫極低,很多道岔都凍到一起,我們要及時將上面的冰融化,并進行清掃,讓道岔恢復正常狀態。”彭煥福說,小組中有人負責撒融雪劑,有人負責除冰,還有人負責清掃,大家趕在發車前,將所有道岔、鐵軌上的積雪都清掃干凈,確保了接發列車正常通行。
許許多多鐵路人就是這樣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消除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暢通旅客回家路。
相關鏈接
昨天有多冷?-13.1℃
一場極端寒潮席卷了我國中東部地區,咱們青島這兩天也是寒風呼嘯,12月30日是這次寒潮過程中最冷的一天。根據青島市氣象臺發布的數據,12月30日,全市氣溫普遍降到了-11℃以下,其中最低氣溫出現在膠州-13.1℃。“這也是市區1961年以來12月歷史同期最低氣溫的第三名,也是2016年1月那次極端低溫天氣過程之后最冷的一天。”市氣象臺預報員介紹,市氣象臺當天繼續發布了寒潮黃色預警信號,30日白天,最高氣溫全市也不過在-8℃上下,其中市區的最高氣溫是-8.3℃。
市氣象臺預報員提醒,全市范圍的寒潮黃色預警信號以及部分區市的道路結冰橙色預警信號都在運行當中,如果市民要外出的話,請注意交通安全,而且要注意防風保暖來關注未來天氣。預計31日白天我市晴間多云,西北風4到5級陣風7級轉3到4級,相對濕度40%-70%,31日全市最低氣溫-12℃左右,最高氣溫-2℃左右。
元旦這一天仍然是晴朗的天氣,而且風向會轉為西南風,早晨的最低氣溫市區回歸到-8℃左右,而其他各區市依然在-11℃左右,但是1日白天在西南風的吹拂下,最高氣溫都會回到3至4℃。1月2日和3日,云量會逐漸的增多,仍然是以偏弱的南風為主,白天的氣溫會回到5℃上下,而夜間的最低氣溫呢,也有逐日2-3℃的回升。(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博文 孫啟孟 李彥宏 康曉歡 通訊員 李豹松 宋清晨)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