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1日訊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三年攻堅最終效果如何? 12月3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打好污染防治三年攻堅戰相關情況。觀海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攻堅戰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國家下達的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大氣方面,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7%;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提高14.2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中排名第2(北京21.3個百分點),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比2015年改善70%、15.8%,均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
水環境方面,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2.3%,優于年度目標10.8個百分點、優于2015年近20個百分點,劣五類水體全部消除,也是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初步評價達到94.1%,優于年度目標6.1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
土壤方面,全省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了安全利用措施,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8.59%,均超額完成90%的年度任務目標,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遏制。
山東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一直偏重,結構性污染問題仍然突出,減排措施尚需不斷精準、細化,污染治理任重道遠。明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省將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持續推進結構調整。這是解決山東污染問題的根本舉措。要研究編制我省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啟動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從源頭上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二是持續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著力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持續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充分運用“三線一單”成果,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守住生態安全邊界。四是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