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幾天,各種網絡平臺的年度賬單紛紛出爐。“年度賬單”不僅體現了一筆筆收入和支出的數字,更是你我2020“年度記憶”里那些值得珍藏的生活微光的一次重放:從疫情期間對口罩的搜索次數,回想那段難忘的“宅家”歲月;從一年里收到的外賣份數,回味“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從全年網購“剁手”總金額,在“我哪來這么多錢”的自嘲背后,回響著線上新型消費激活內需的“生活變奏曲”。
“90后”青島小伙:
網上消費近5萬
美食花銷占一半

2020年,“90后”市民王先生的淘寶年度消費接近5萬元,共計消費369次。回憶自己2020年的“淘寶”人生,他直言,“除了買了兩套西裝花了將近6000元外,其他并沒有感覺買了什么東西。”今年“雙十二”期間,王先生在天貓上購買了兩套早就看好的西裝,花費將近6000元,相比實體店,便宜了近4000元。
仔細翻看王先生的網購賬單,美食占據了全年近一半的花銷,魚腥草、重慶小面、湖南臘肉、叉燒包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食品被他買了一圈。“我們全家人都很喜歡美食,很多在超市里難買到的好吃的,網上都可以買到,而且價格也并不貴。”王先生笑稱,借用2020年的流行詞,自己不愧是“干飯人”。
王先生告訴記者,相比2019年,他2020年在淘寶的花銷已經減少了很多,自從2020年上半年社區團購火了起來,他就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微信群,當時出門買東西不方便,而通過社區團購不僅價格便宜還可以送貨上門,所以那段時間他基本上是通過社區團購解決“吃飯問題”。
衛生紙、洗衣液等生活必需品也是王先生網購賬單的“大頭”,這部分支出達到近8000元。王先生說,自從把家從市區搬到郊區后,由于居住地點附近沒有大型超市,日常購物成了難題,而網購解決了他的煩惱。因為在天貓超市消費數額較大,他還辦理了會員卡,達到一定數額可以享受優惠。
王先生笑稱,自己已經有了“網購依賴癥”,現在家里無論有了什么購物需求,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網買。在他的影響下,父母也逐漸愛上了網購。
69歲“青島大姨”:
支出筆數月月漲
學會上網課和團購

69歲的市民李女士第一次打開自己的2020年微信年賬單,3萬多元的總支出嚇了她一跳,“仔細想想也正常,畢竟這一年我家的電費、供熱費等生活繳費都改用微信支付了,我通過社區團購也買了不少東西。”
第一次買網課、第一次參加社區團購……看完媽媽的年度賬單后,李女士的女兒劉凡笑稱,“從這份賬單里,可以看出老太太2020年這一年都在‘趕時髦’。”疫情期間老年大學停課,作為老年大學多門課程資深學員的李女士在家閑來無事,在同學的介紹下,在微信群里購買了中醫養生的網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天天在家里學習,還認認真真地做筆記。
翻開李女士的年度賬單,從2020年1月到12月,每月支出筆數和金額呈直線上升趨勢,支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2020年1月共支出3筆,總計224.60元,主要是繳電費和買門票;從當年2月開始,之前一直堅持買菜只用現金的李女士學會了微信掃碼買菜,當月支出猛增到35筆,總計1376.56元,都是在家門口的小超市購買蔬菜水果;到了2020年11月,賬單顯示,李女士成了社區團購的“粉絲”,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八筆社區團購的支出,當月總支出達141筆,總計6000多元。李女士說,那個月自己幾乎天天去社區團購點取貨,家里囤了一堆東西,感覺有點浪費。2020年的最后一個月,“狂熱期”褪去后,李女士又恢復了主婦的冷靜精明,不再光看便宜,而是“只買對的”,當月總支出金額下降到2000多元。
“網上支付并不難,老年人也能很快學會。但重要的是要能控制自己,而且我們老年人要格外注意支付的安全性。”退休前從事教育工作的李女士這樣總結自己的“年度賬單”。
“80后”青島嫚兒:
大件小件都上網買
一年花了“10萬+”

開啟自己的2020年淘寶年度賬單后,35歲的趙女士首先像往年一樣自嘲了一句“我哪里這么多錢”。2020年,她的網購賬單高達10.7萬元,全年剁手1469次,平臺數據顯示“在市北區排名第6385”。
翻看自己的購物記錄,網購生涯長達15年的趙女士告訴記者,作為最早的一批網購用戶,她已經養成了相對固定的網購習慣,給自己和孩子買衣服都有常去的網絡店鋪。而2020年的網購金額之所以刷新紀錄,是因為這一年里她家在網上買了幾個“大件”。一場疫情讓全家人對健康生活更加重視,趁著“雙十一”,家里添了凈水器、換了新烤箱,這些大件都是在網上買的,“買凈水器,可以線上下單,線下預約安裝,方便又快捷。”不過,對照年度賬單,趙女士也對自己進行了反省,2021年要更加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董真 李沛)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