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年不靠夫
葉萱曾說:婚姻其實是件再瑣碎不過的事,而之所以婚姻源于愛情卻不等于愛情,恐怕就是因為沒有哪種愛情,能抵擋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那些瑣碎的消磨。
女人到了中年,人生過半,上有老,下有小,耐性被柴米油鹽消磨殆盡。
此時此刻,再美好的愛情也敵不過歲月的沖擊。
那個曾經海誓山盟的枕邊人,或許早已成了不起眼的飯粘子。
有的女人,將婚姻當成了一塊跳板,希望嫁人后就能一勞永逸,免去顛沛流離之苦。
殊不知,這個世界上,愛情會變淡,男人會變心,沒有人會一直疼愛你。
真正的愛情,一定是勢均力敵、共擔風雨的。
倘若成為愛情中的依附者,余生便只能藏起自己的尊嚴。

錦江飯店的創始人董竹君,曾因家庭貧困,淪為青樓賣唱的女子。
當督軍夏之時想為她贖身時,她直接拒絕。
在她看來,倘若夏之時花錢解救自己,自己不過是他“拿錢買來的”,從一開始兩人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
驕傲如她,哪怕面臨再大的危機,也不愿舍棄對自尊的堅守。
后來,她憑借自己的智慧逃出虎口,成為督軍夫人。
難得的是,婚后的她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在相夫教子的同時,熬夜讀書學習,從不停止前進的步伐。
面對不求上進的丈夫,她更是做出了驚世駭俗之舉,主動提出離婚。
離婚后生活維艱,她獨自帶著4個孩子,在上海灘白手起家,創辦了錦江川菜館。
錦江川菜館開業后生意紅火,一度成為上海灘的知名招牌。
身為女人,不管嫁給青蛙還是王子,都不該放棄自己的夢想。
當你擁有賺錢的能力時,才能贏得另一半的尊重。
堅強獨立,永遠是女人最高級的外衣。
02
晚年不靠子
有位作家說過: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后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為人父母必須完成的任務。”
照顧容易分離難,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以愛之名控制著孩子的一生。
在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中,七巧就是這樣一位母親。
七巧母憑子貴,含辛茹苦撫養兒子長白長大。
也正因為長白的存在,她才有機會分到一大筆家產。
可長白年歲漸長,七巧日益焦慮,擔心長白以后對自己不管不問。
抱著“養兒防老”的心態,她費盡心思把長白留在身邊,甚至故意讓長白染上吸食鴉片的惡習。
母子倆就這樣,日復一日沉浸在煙霧繚繞中,難以自拔。
七巧對長白的過度依靠,變成沉重的枷鎖,讓長安無比窒息。
長白的兩個妻子,都難以忍受婆婆的苛責,先后逝去。
長白從此不敢再娶,孤獨終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
女人到了晚年,千萬不能過度依賴子女,否則對自己和孩子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行走于世,哪怕是骨肉至親,也無法相守一生。
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活得有底氣。
日本國民臺NHK曾推出了一個紀錄片《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7位從71歲到83歲的老奶奶,她們雖然無兒無女,卻把生活過成了一首詩。
幾個老友住在一棟公寓樓里,共同感知生命的美好,春日賞櫻花,夏天看煙花,秋深觀楓葉,隆冬泡溫泉,陪伴彼此度過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
靠自己的女人,才活得踏實。
如果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于孩子身上,注定會失望。
畢竟,孩子孝順,是福分。孩子不孝,也強求不得。
03
凡事靠自己
網上有段話,這樣形容中年女人:
內心深處,我還是16歲那個需要人照顧的小女孩。
多希望有人把我攬在懷里我擦去眼淚,可是沒有。
媽媽老了,孩子大了,愛人冷了。
所以不會再有人抱我,從此直到死去也再不會有。
倪萍也這樣描述過中年女人的處境:“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最后靠的是你自己。”
我們終此一生,都在尋求某種安全感,期待依靠婚姻或子女活著,但事實上,沒有人能為你的人生負責。
你想要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獲取。
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己,指望別人,你就輸了。
每個女孩子身邊,都會充斥著各種捷徑,總有人告訴你:“你不用很努力,就可以過得很好。”
但一個經濟不獨立、靈魂不自主的人,又怎能活得幸福?

凡事依靠他人,就得看人臉色,處處受到局限;
凡事被人左右,就得忍受不公,無法掌控命運。
人生在世,一切靠自己,才最可靠。
唯有如此,無論遇到多大動蕩,都不至于驚慌失措。
女人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過得舒心,活得坦蕩。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所有美好不過是海市蜃樓。
不輕易攀附別人,雖然辛苦,卻很值得。
生活是自己的,婚姻和孩子,從來都不是女人的全部。
勇敢活出自己的精彩,方不負歲月深情。(林希言/文)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認為中年女人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