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于正和郭敬明作品命運已知的信息是:在于正道歉并宣布退出節目后,《我就是演員3》最新一期已經沒有于正的任何鏡頭,前兩期的正片也全部下架。由此引發的劇迷和演員粉絲擔憂是:之前網傳定檔的《玉樓春》還能播嗎?

而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之前網傳1月4日起停止排映,但從多個電影購票平臺來看,1月4號《晴雅集》仍在進行放映,之后幾天也可以正常買票。電影大V“電影票房”表示:沒有被撤檔,沒有收到下映通知,不知道為什么傳出這種消息,但不太可能是片方炒作。

在過去國產影視十幾年的歲月中,于正和郭敬明幾起幾落,越罵越紅,卻終于在2021年一起遇到了邁不過的坎。
在前后腳道歉之后,兩人并沒能順利通關,雖然故事情節各有不同,但一股反抄襲的風潮愈刮愈猛。
《演員3》剪鏡頭,《晴雅集》未下片
1月2日晚,多家媒體和自媒體在社交平臺透露,1月4日起院線不得再排映《晴雅集》和《沐浴之王》。
之所以傳出突然下架,網友猜測和知識產權新規有關,侵犯著作權將成為嚴厲打擊的對象,新規將于3月1日起實施。
但1月2日,有大V在社交平臺對兩部影片撤檔一事做出說明,表示兩部電影都沒有被撤,仍在正常放映當中。
1月4日到了,多個電影購票平臺顯示《晴雅集》仍在進行放映,之后幾天也可以正常買票。排片量也沒有太大變化。
而于正引發的懸念要解開就更復雜一些。
可以確定的是于正將徹底離開演技綜藝的導師席。
在節目停播一期之后,1月2日晚最新播出的《我就是演員3》中,于正的鏡頭已經全部被剪除,張紀中出現在點評席上。

但現在不確定的是,于正手中多部未播的影視劇命運如何?
除了《玉樓春》延播之外,于正正在制作和制作完畢的劇集至少還有六部,其中不乏像《尚食》《當家主母》這樣的預爆劇。

風暴突如其來,后續劇情如何發展?
是多年來拒絕道歉的郭敬明,于2020年12月31日0點準時在個人微博發布聲明,為自己《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圈里圈外》的舊案送上遲到14年的道歉,并在得到對方原諒后,表示愿意和對方共同成立反剽竊基金。

緊接著,于正在當天上午10點也在微博上發布了道歉函,就6年前播出的《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向瓊瑤道歉,并于中午宣布退出正在播出的《我就是演員3》常駐導師席位。

在抄襲官司都已經過去多年之后,兩人在同一天道歉,當時的媒體分析多半集中于商業層面。
比如推測郭敬明有《晴雅集》在上映,元旦檔新片來襲,票房排片雙雙告急。
于正這邊,當時廣泛的猜測是《我就是演員3》可能是受其影響而延播,為了保證《大唐女兒行》《玉樓春》《當家主母》《尚食》等一系列明顯投資不菲的古裝大劇不受影響,道歉也不是什么難做的決定。

只是后續的劇情發展,超出了當時觀眾的想象。
如果《晴雅集》真的從1月4日起停止排片,對郭敬明會有怎樣的影響,表面看似乎影響不太大。
影片目前的累積票房為4.46億,貓眼預測票房為5.45億。也就是假如停止排片,影片估計要損失8000萬—1億的票房收入,損失雖然不小,但網飛早已拿下影片的海外播放版權,影片成本回收已經不僅依靠國內院線票房。

但這只是票房方面的直接影響。
如果當真下片,影片原本計劃中賣給視頻平臺的版權買賣會不會也受影響,這是其一。
更嚴峻的是,郭敬明此番改編《陰陽師》是采取了近年好萊塢流行的套拍手法,一口氣拍了兩部,上部是《晴雅集》,下部是《瀧夜曲》,如果下集按計劃上映,在上部口碑尚可的情況下,既能借力上部的余威,還可以大大節省制作和營銷成本,但如果無法如期上映,投資就全都打了水漂。
郭敬明既是兩部影片的導演,他的最世文化也是影片的關鍵投資方之一。這一仗,郭敬明實在是輸不起。

而對于于正來說,退出演技綜藝最多只算小小挫敗,可是如果手上多部大劇無法如期播出,同樣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危機。
《延禧攻略》播出的時候,于正曾自比魏瓔珞,一路打怪過關,所向披靡,但這一次,打不敗的小強似乎也遇到了過不去的關。
越罵越紅模式不行了
很長一段時期,于正郭敬明幾乎是業內越罵越紅的標志性人物。
《夢里花落知多少》終審判決認定抄襲成立是2006年,《宮鎖連城》被瓊瑤點名是2014年、禁播是2015年,但兩人輸掉了官司,事業卻并未真正受到影響。
2006年的郭敬明雖然輸了官司,但也正是這一年起,他逐漸啟動了一場個人轉型。
2010年后,借著“IP熱”與流量的東風,郭敬明一腳踏入影視圈,執導了四部《小時代》,總票房接近18億,成為粉絲電影的經典案例。

即便在《爵跡1》慘敗后,郭敬明仍然能拿到《陰陽師》這樣的大IP,并且在國產奇幻片票房趨冷的市場環境下,讓資本投入數億拍攝上下集奇幻大片。
而《宮鎖連城》敗北后,于正確實遭遇過一段艱難歲月,《班淑傳奇》《云巔之上》或網播或賣給二線衛視,面向網絡平臺打造的野心之作《半妖傾城》也全面撲街。
可僅僅過了兩年,2018年于正又通過現象級網劇《延禧攻略》翻身,2019年的《鬢邊不是海棠紅》不僅口碑不俗,還幫黃曉明“去油”成功。

在此期間于正劇制作模式也日益深入人心:由于能夠精準地捧紅藝人,于正很少啟用流量明星,而是制造流量明星,由于演員片酬得到有效控制,于正劇得以將成本花在服化道上,結果于正劇的制作品質,日益得到觀眾認可。

而郭敬明雖然《爵跡》系列表現不佳,但他擔任監制的《悲傷逆流成河》與《如果聲音不記得》以社會現實議題為切入點,都成功拿下了4億左右的票房,成為中等成本青春片小兵立大功的典范。
其中《如果聲音不記得》背后的青少年觀眾占比達到了35%。證明郭敬明在年輕觀眾中的號召力仍在。
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購買《晴雅集》版權之時,《好萊塢報道者》的分析中,北美業界將郭敬明視為“中國熱門電影制作人”,尤其是“年輕人最喜愛的”電影制作人。
憑著這種“打不死”的觀眾緣,郭敬明和于正在娛樂圈屹立不倒。
哪怕爭議頻頻,他們依然是市場的寵兒,資本之所以不放棄他們,因為他們是影視圈中最有用戶思維的產品經理型創作人。
但必須說,這樣的成功地基注定不穩,這正是為什么在這兩年,兩人憑借積累下的成績與聲望,頻繁上演技綜藝當導師,輸出觀點、指導演員后,最終遭遇輿論反噬和行業公憤,并為自己后來的命運故事,親手埋下伏筆。
該抵制的是抄襲,應思考的是作品
“2020道歉日”過后,后續的衍生風波再起,于正郭敬明曾經無往不利的越罵越紅模式,已然失效,但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是:為什么于正、郭敬明這么長時間都沒有被市場和觀眾拋棄?
按照于正的說法,自己的劇集中演員成本不會超過三成,媒體統計《延禧攻略》所有演員片酬合計只占成本8%,于正還公開表示,自己的劇集所有主演必須參加劇本圍讀,否則走人。
郭敬明的《晴雅集》雖然爭議頻頻,但影片畫面美感基本得到影迷認可,服化道考究、有獨特設計感,配樂達標,小說作者也公開為鄧倫演技點贊。
郭敬明、于正的作品,有著這個時代爆款的典型特點:滿足了觀眾的視覺審美(美人美景)和情感需求,文化價值不高,卻符合市場需求。
抄襲行為不容姑息,而抵制抄襲的同時,國產影視劇創作者亦應該在提高內容質量上多一些正面思考與努力。
這出于正和郭敬明的命運大戲,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