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在小區內可以實行‘精細化管理,微循環改造治理’,李滄區的劉家社區通過這種方式,由治理前原來的300多個車位,增加到了近600個停車泊位,治理效果明顯,是非常不錯的治理典范!”
“治理老城區停車難,不僅僅要靠政府發力,住在老城區的市民觀念也需要提升和改變。老城區空間普遍受限,增建改建停車設施非常困難,居民在購買車輛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做到理性買車,文明停車。”
……
1月6日上午,“傾聽與商量”協商活動再次啟動,活動聚焦“老城區停車難”問題,邀請到了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場交流。
自2020年10月9日該活動啟動以來,作為“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主題履職行動的重要一環,“傾聽與商量”協商活動已經舉辦了四期,圍繞“陽光護苗 守住青山”“我心目中的‘十四五’”“籌謀城市應急 共鑄安全底線”等主題,為青島發展和民生安全碰撞觀點、凝聚共識。
正如欄目的名稱“傾聽與商量”,市政協堅持“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問政于民、履職為民,充分適應“搞活一座城”的需要、“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拉近了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形成了“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強大合力。
高位推進制度保障,寫好“命題作文”
2020年5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出席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時指出:“美麗的青島是值得大家來愛的一座城市,我們要注重維護城市形象,多發出理性的建設性的聲音,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
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有著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在廣泛宣傳青島、為青島建言獻策中擁有天然的優勢。
市委有要求,委員有作為,市政協如何最大程度凝聚力量,使“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動?
2020年7月,青島市政協印發《關于在全市政協委員中開展“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主題履職行動方案》,號召廣大政協委員結合“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開展“我為青島提案、我為發展獻策、我為群眾辦事、我為‘雙招雙引’出招、我為城市形象建言”活動,使“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動,為做好這道“命題作文”提供了依據和方案。
8月13日,距離印發《在全市政協委員中開展“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主題履職行動方案》剛剛過去一個月,青島市政協又推出《界別委員界別群眾思想狀況分析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政協委員通過網絡收集、日常聯絡等形式跟蹤了解社會各界的思想狀況,把界別委員、界別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此后,全市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積極響應、踴躍參加主題履職行動,結合自身專業和實際情況,“命題作文”的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愈發多樣。
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為青島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正能量
2020年6月,一場名為“我愛青島·陽光護苗”的行動正式啟動,呼吁在國家要求對承租國有單位房產的個體工商戶實行租金減免的前提下,非國有的企業、個人房東(業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個體工商戶減免部分房租。活動發起不到半年時間,全市已經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了1.68億元房租,惠及全市近9000家商戶。
這項活動的啟動,正源于一位政協委員的提案。提出這項提案的市政協委員王玉靜說:“作為政協委員,要有公心、有義務、有責任在國家和社會面臨困境時挺身而出,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并以自己的行動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眾志成城。”
“咱這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房每天能接收多少重量的垃圾?”“‘撤桶并點’后能滿足小區居民的整體需求嗎?”……9月4日下午,青島市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民聲傾聽暨“三我”青年會客廳主題活動在李滄區九水街道賓川路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政協委員們結合在現場看到的情況開展了討論,其中一位委員還與基層干部現場約定:我們會經常走進社區調研垃圾分類情況。
主題履職行動開展以來,青島市政協結合“五進五送”“雙崗雙責雙作為”履職活動,將協商建言活動開展到了話題一線,給“三雙”活動和“五進五送”活動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與此同時,市政協還充分開發線上手段,利用“智慧政協”客戶端、公眾號等,打造“全天候”的委員履職平臺。在智慧政協平臺建立主題行動群,將委員開展主題履職行動情況收集整理,編發簡報,定期在群內推送。除市政協委員外,還組織住青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以及區市政協委員,和青島政協聯誼會會員共同參與進來,擴大主題履職行動的覆蓋面,形成“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磅礴力量。
深入參與“三我”活動, 為青島更美好建言獻策
全市政協委員結合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深入開展主題履職行動,深入一線傾聽民聲,堅持以人民滿意為目標,把群眾觀點落實到抓工作、促發展的各個環節,深入基層一線,接地氣、摸實情,真情傾聽民聲,真實反映民意,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及時反映群眾呼聲。
2020年11月19日,“平安青島建設攻勢小分隊”到嶗山區開展調研時,小分隊隊長突然將嶗山區陪同調研的領導“請”了出去:“居住環境安不安全,老百姓說了算。請領導先回避一下,我們單獨和居民聊一聊。”
此外,鎮街委員聯絡室與基層接觸密切、深入,與群眾聯系更緊密、更具體,各項履職活動貼近基層、貼近群眾,通過社情民意信息、提案、視察、調研等多種形式可以更精準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與訴求,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架起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發揮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助推基層協商和社會治理、化解基層矛盾方面的獨到優勢,打通政協為人民群眾服務、參與“三我”活動的“最后一米”。
“傾聽與商量”作為市政協開展“三我”活動的新平臺,自啟動以來,截至2020年12月17日,前三期累計發稿近百篇,累計閱讀量近百萬,直播頁及短視頻產品全網點擊量過千萬,彰顯了委員擔當作為,凝聚了社會各界共識,創新了政協履職新模式。
其中,平臺第三期協商活動舉行一天后,關于普及“救命神器”、打造“黃金4分鐘AED急救圈”的建議引起了廣泛關注,討論中提及的“救命神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市應急管理局主辦,市應急志愿者協會立即響應,在商圈開展了第一響應人培訓宣傳巡回展,市民可免費參觀并參加培訓。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截至11月底,市政協各界別共組織委員開展主題履職行動120余次,各區市政協組織開展各類界別活動370余次,全國和省、市、區四級政協委員參與主題履職行動人數達到4800余人次,廣大政協積極響應號召,采取多種形式,踴躍參加主題行動,為我市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通訊員 韓世剛)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