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早晨6時30分,陳敬波早早地起床,穿上厚厚的棉褲、厚毛衣,又帶上大衣,然后直奔140公里之外的單位。
作為濰萊高速交警大隊三中隊的中隊長,這樣匆忙而緊張的生活已經成為他的常態,他在市區管轄的高速上工作了11年。
當天,早報記者跟隨陳敬波,探訪了他所在的中隊,該中隊也是距離市區最遠的交警中隊。
陳敬波在新河收費站檢查大貨車。
管轄高速路最多的中隊
陳敬波所在的中隊,在平度市新河鎮。新河鎮北接萊州,西臨昌邑,是青島、煙臺、濰坊三市交接地,是膠東半島北部公路交通咽喉。新河鎮也是環渤海灣經濟圈和山東半島加工制造業基地的中心地帶,三中隊轄區道路包括榮烏高速、青島與北京之間的大動脈青新高速、膠東腹地重要通道榮濰、新濰高速4條道路,擔負著5個收費站、1個停車區、總長度約75公里的高速公路交通安保任務。
三中隊也是全市交警系統中成立時間最短的中隊,只有3年時間,陳敬波自成立之日就擔任中隊長。2017年,為了更好地管控轄區交通,濰萊高速交警大隊把4個中隊部署到轄區的4個方向,進一步擴大了管控半徑。
“我們常年駐守在青島的‘北大門’,作為全市管轄高速路最多的中隊,面臨著最為復雜的交通環境,我們唯有全力以赴,才能守好‘北大門’。”陳敬波說。
記者了解到,三中隊駐地距離渤海萊州灣大約15公里,氣候與青島主城區不同,三伏天里,氣溫通常在37℃以上,而到了數九寒天,-10℃的溫度是司空見慣。
執勤交警被凍出了眼淚
驅車兩個小時,記者跟隨陳敬波趕到了中隊駐地。當天上午沒有風,但是氣溫已經到了-10℃。民警穿著棉靴,戴著棉帽、雙層手套,站在新河收費站疏導車輛。記者站在路面上半個小時,身上的衣服基本上就被凍透了,手機也因為溫度太低不能拍照了。正在執勤的協警劉錫玉眼角都被凍出了眼淚,他擦了一把眼角,繼續在崗位上執勤。
“今天還有太陽,對于我們來說,算是好天氣了,要是刮風的話,那就更冷了。”記者跟隨陳敬波來到他的辦公室,辦公室不到10個平方米,里面還有一張單人床,民警值班時用來休息使用。旁邊的民警宿舍也不大,里面有三張床,盡管安放了空調和電暖風,但是屋內的溫度也不高。“這里屬于平原地帶,周邊沒有遮擋物,氣溫一直不算高。”民警劉繼宗說,前幾天降雪天,這個宿舍的溫度到了-8℃,晚上大家蓋了兩床被子,結果半夜里被凍了起來。
還沒喝上一口水,大隊指揮中心來了電話,說是在新濰高速上有一起單方事故。陳敬波和同事們趕緊出門前去處置。這時候,起風了,而且越刮越大。
記者跟隨民警趕到了事故現場。民警在事故車輛后方擺放錐形帽,并且詢問司機事故情況,然后拍照、勘驗,路面上的溫度更低,民警在寒風中跺著腳,小跑著處置事故。“盡管穿著警靴,但是遇到寒冷天氣,很快就凍透了,只有來回走動抵御寒冷。”民警史永平說。
三級聯動奮戰在一線
為了更快地處置突發事故,保障轄區道路暢通,濰萊高速交警大隊建立了三級聯動模式,與路政、養護、高速公路經營單位聯動應對惡劣天氣、事故快處;與平度的110、119、120、氣象局、應急辦、應急救援中心的部門協作聯動,快速處置險情;與濰坊、煙臺等地高速交警大隊聯動,實現區域協作交通聯動,構建暢通交通秩序保障圈。
“我們轄區的交通四通八達,過往出市的大貨車特別多,近年來,民警主動放棄過年休假,24小時輪流堅守在崗位,有時候顧不上吃飯,就吃點方便面湊合一下。”濰萊高速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王濱說。
前段時間大雪天,整個濰萊高速交警大隊全員出動,與高速、路政部門聯合啟動應急預案,趕到高速路上撒融雪劑,清理路面積雪。“每次遇到惡劣天氣,我們全員在崗在位,吃住在單位,直到惡劣天氣險情排除為止。”王濱說。
/ 講述 /
最擔心遇到大霧天
除了應對突發事故、查處違法車輛,陳敬波他們還要定時巡查四條高速路,為過往的車輛保駕護航。因為轄區的高速路比較多,每次巡查,民警們都要跑到濰坊、煙臺境內,才能掉頭回來,繼續巡邏。民警們告訴早報記者,在巡邏中,他們不擔心寒風,也不擔心大雪,最擔心的是遇到大霧天。
“最嚴重的一次大霧,我們開車能見度不足5米,只能看到車頭的位置,連道路中央的防眩板都看不清楚。”陳敬波說,這么多年來,民警們摸索出了一個土辦法,就是觀察路邊的標線來確定車行道。
“我們轄區的大貨車來往比較多,后半夜司機容易犯困,我們在巡邏時要不時地喊話、拉響警報,遇到突然拐彎的大貨車,就要及時提醒司機,避免造成事故發生。”陳敬波說,為了在巡查時保持清醒,民警都要出行前喝上一大杯濃茶,有時候太困了,就開窗讓寒風吹吹臉。“一些大貨車司機聽到了我們的提醒后,也會鳴笛予以致謝,這種回應讓我們在夜巡時也感受到了溫暖。”陳敬波說。
3年來,陳敬波所在的中隊依法糾正、查處交通違法行為10000多起,其中酒駕100多起、超載1300多起,暫扣違法機動車500多輛。陳敬波介紹,三中隊共有3輛警車,3年來加起來已經跑了近30萬公里,相當于每年跑10萬公里,等于單程跑濱海大道354次,更相當于兩個半地球的周長數。(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曲海青 梁峰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