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成城區“8分鐘健身圈”,投用以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為主的運動場地686處
運動有去處:場地在身邊選擇也變多
群眾健身更便利:
基本建成城區“8分鐘健身圈”,建成以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為主的運動場地686處。
健身活動體系更完善:
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登山節等50余項線上體育賽事活動,新創辦“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嶗山100公里山地越野賽等一批品牌賽事。
健身組織體系更健全:
全市共有健身輔導站點5400余處,每千人擁有5.5處。
體醫融合更深入:
推廣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青島模式”;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健身指導,每年完成6000例以上樣本量測試。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觀海新聞記者1月6日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青島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著力解決市民健身去哪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設施1萬余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29平方米,遠高于全國平均的2.08平方米。每年舉辦市級大型全民健身活動90余項,區市級活動300余項,直接參與群眾近2000萬人次。市民連續多年達到國民體質測定合格以上標準的人數比例處于94%以上,群眾體育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加大投入,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十三五”期間,青島共計投入約3億元,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基本建成了城區“8分鐘健身圈”,農村基本實現了健身設施全覆蓋。自2015年開始,每年投入3000萬元,五年來共建成686處以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為主的運動場地。僅2020年,就借助“市辦實事”,全年建設以籠式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場地102片,加快老城區健身設施改造,更新新建600處健身設施;拓展金邊銀角,建設口袋公園、森林公園、時尚健身公園104處;融合時尚元素,建設社區健身吧26處、建設時尚運動公園4處,建設智能健身設施20套,為20個試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置健身器材,群眾健身更加便利。
品牌引領,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今年在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的關鍵時期,我市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啟動全民健身月,組織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登山節、社區健身節等50余項線上體育賽事活動,有效滿足了疫情期間群眾健身健康需求。群眾性賽事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新創辦“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嶗山100公里山地越野賽、青島馬拉松賽等一批大規模、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智力運動會、“百千萬”三大賽、民間草根足球系列賽等,構建起多層次、常態化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夯實基礎,全民健身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市、區市、街道、社區四級體育社會組織網絡逐步健全壯大,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輔導站點,將其作為2786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作用的重要陣地。目前,全市共有健身輔導站點5400余處,每千人擁有5.5處。
推動體醫融合發展,服務健康青島建設。聯合多部門成立了“體醫融合專家咨詢委員會”,打造政府、醫院、企業三級協作服務模式。打造體醫融合示范社區,組織開展超重青少年關節疾病預防、脊柱健康線上自查活動。創新辦賽模式和技術運用,推廣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青島模式”,每年組織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3000人,“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部隊” 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健身指導,每年完成6000例以上樣本量測試,把科學的運動體檢和健身指導服務送到市民身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