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許多青島人來說,“龍牙老人”的名字并不陌生,這位名叫詹姆斯·吉爾曼的英國老人曾于2002年回到兒時生活過的青島,將65年前從青島市水族館拿走的一顆“龍牙”鄭重地交還(早報曾予報道)。
時光荏苒,這位英國老人始終難以忘記在青島的生活過往和深情厚誼,寫下了一首給城市的情書——英文詩歌《青島》。最近,經由早報記者的連線,這首跨越了思念、跨越了國界的作品按照詹姆斯的愿望被改編成了合唱作品,并在他所歌詠的城市正式演出,為其了卻了一個心愿。
英國老人為青島寫詩
2020年年初,《青島早報》編輯部收到了一封來自英國的信件,拆閱發現,這封信的主人正是多年之前的早報新聞人物——“龍牙老人”詹姆斯。

詹姆斯近照
他在來信中寫道:“我現在已經87歲了,去過五個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我始終認為青島是我的家鄉,我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詩歌。”詹姆斯將這首英文詩起名為《青島》,副題簡單明了地注釋為“愛之歌”。
細細品讀這首以英文寫就的“城市情詩”,可以看出如今已經耄耋之年的詹姆斯老人對于曾經在青島生活過往的無限追憶,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能夠回到這里,在這座城市的街道上起舞,享受海邊陽光照耀的溫暖。詩中濃郁的思念和對青島的無限向往令人動容。
詹姆斯在來信中寫道,“我希望我的這首作品也能引起青島合唱團的興趣,并由青島當地的孩子們進行演唱,或許這會連結起兩座城市的友誼和交流。”
“金牌指揮”接下重托
為了完成這位英國老人的心愿,早報記者在收到信件后與青島幾大合唱團進行了聯系,最終將詹姆斯的作品轉交給了青島市文化館所屬的群星少兒合唱團指揮張乃衡。張乃衡是青島合唱團界的金牌指揮,同時也是一位創作型的指揮,對于合唱歌曲的創作和編配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

青島市文化館“群星”合唱團首演《青島》。
將這一首英文詩歌《青島》改編成合唱曲目,張乃衡表示,對于音樂人來說,技術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熱情。張乃衡表示,創作過程中這位英國老人對青島的情感深深打動了他。
2020年12月27日,青島市文化館“群星”合唱團新年音樂會在城陽大劇院正式上演,《青島》這首作品作為整場音樂會上的一個重磅曲目進行了首演,孩子們充滿靈動且專業的詮釋讓這份跨越了時間和國界的情感在音樂廳里涌動。
演出結束后,早報記者第一時間將演出實況發送給了因疫情原因無法親臨現場的詹姆斯老人,他在郵件回復中寫下了熱情洋溢的文字,并專程向指揮張乃衡表達了謝意。
翻譯成中文的《青島》
海洋上有一層薄霧,
空氣中有一絲亮光。
青島!青島!
我真希望我在那里!
所有那些縈繞在我心頭的記憶
讓我痛苦的心絕望。
青島!青島!
你分享我的寂寞。
我渴望在你的街道上跳舞
當陽光追逐著我飛翔的雙腳,
在閃耀的月亮下做夢
一千年前。
我再也不會徘徊了
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青島!青島!
我的心在你手中。
“龍牙老人”淵源
要追憶“龍牙老人”詹姆斯與青島的緣分,還要從上世紀30年代末開始說起。當時只有5歲的詹姆斯從青島水族館偷走了一顆“龍牙”,2002年,在他70歲的時候,詹姆斯專程回到青島歸還它。

水族館展出的“龍牙”。
[緣起]
“偷走龍牙”一生愧疚
詹姆斯出生于北京,兩歲時跟隨父母來到青島,并在此生活到了5歲。詹姆斯曾回憶,當年他常和姐姐一道去青島水族館玩,他看到了一只動物標本上的牙齒,認定那是一顆“龍牙”,而“龍”在英國是沒有的。為此,他很想擁有這顆“寶物”。后來,他常去水族館,并刻意走近那個動物標本,趁人不注意便晃動幾下“龍牙”,那顆原本很堅固的“龍牙”最終松動了。
詹姆斯很清楚地記得,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在他隨父親回英國前的一天,他和10歲的姐姐又到了水族館,這次,他從“龍”口中拔走了覬覦已久的那顆“龍牙”。
離開青島65年后,2002年,一直為偷走“龍牙”感到愧疚的詹姆斯決定回到青島,歸還“龍牙”。臨行前,他給青島早報編輯部寫來了一封“自省書”:“童年好友淪落魔掌的事情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我作為英國公民而享有的權利使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不過,偷龍牙一事在此后60多年的歲月里成了我生活的一塊陰影??
[歸還]
專程來青完成心愿
“在姐姐去世后的第二年,我給青島早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感謝《青島早報》的編輯記者,幫我完成了這個心愿”“在我的腦海里,青島就是我的故鄉”??
詹姆斯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在青島歸還“龍牙”的時候,一位名叫倪萍的很有名的主持人采訪了他,也正是在這個名為《聊天》的央視節目中,詹姆斯的幼年“過失”得到了原諒。
/ 對話 /
記者:您還記得小時候在青島生活的場景嗎?
詹姆斯:對于任何人來說,童年的記憶都是不可磨滅的。那時候我經常和姐姐在海邊騎自行車,我們還喜歡在海邊抓魚和螃蟹,我還收集了許多中國的郵票。
記者:從2002年之后,你就沒有再來過青島,現如今還會想念這個地方嗎?
詹姆斯:這是我每天魂牽夢繞的地方,經常會聽朋友提起青島,也在網絡上搜索青島的消息,這里是我永遠的家鄉。
記者:希望您有機會再來青島。
詹姆斯:一定會的。2012年,青島市水族館迎來了建館80周年大慶并邀請我去出席慶典,可是我當時沒法赴約,希望我下次再去青島的時候,能夠趕上建館90周年的慶典,而那時我也應該是90歲了。
19年后“龍牙”的故事仍在繼續
走進青島水族館海洋生物館的大門,一個胡桃木制作的展臺特別惹人注意。“龍牙”就擺放在這里展出,柜子上有“龍牙”故事的簡介。
這么多年有多少人看過這枚牙齒?海洋生物館講解員李杰告訴記者,保守估計有5000萬人次。李杰說,很多小朋友看到它都會問:這真是龍的牙齒嗎?其實這枚“龍牙”是水族館早期一只揚子鱷標本的牙齒,如今揚子鱷標本早已不知去向,而這枚牙齒卻以這樣一段傳奇的經歷,成為水族館最珍貴的藏品之一。

詹姆斯和早報一直保持著聯絡。
2021年是詹姆斯老人歸還龍牙的第19個年頭,而這19年間老人與青島水族館的聯系從來沒有中斷過。青島水族館工作人員韓涵告訴記者,就在不久前,詹姆斯老人還給青島水族館館長齊繼光寄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示如果身體條件允許,2022年他希望能再次來青島,與自己同齡的青島水族館一起過90歲生日。給水族館的禮物詹姆斯也已經準備好了,是一副曾經掛在他青島家里的油畫,因為畫面中有魚,他覺得很適合送給水族館。
他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
當年,在詹姆斯老人來青歸還“龍牙”的過程中,還有一位“小翻譯”全程陪同,他就是當時只有11歲的“英語通”楊金。
談及與詹姆斯老人的交往,楊金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2002年自己作為《青島早報》的特約記者參與詹姆斯的相關報道,包括越洋電話采訪,和記者一起接機,并在倪萍主持的《聊天》節目中擔任翻譯,之后詹姆斯在青島的走訪也大多是由他陪同完成的,“我與詹姆斯成了忘年交,直到現在,我們每年都會通過郵件互致新年問候。”
楊金回憶,2002年詹姆斯來青島期間住在泛海名人酒店,“有一次,他從窗戶望出去,指著棧橋海邊的礁石,興致勃勃地講小時候在海邊玩耍的情景,那一刻,他激動得臉都紅了,眼里含著淚水,手舞足蹈,我仿佛看到了孩提時的詹姆斯。”
一位老人與一座城市的情感如此之深,很多人可能覺得難以理解,但是跟老人接觸后,楊金深深理解了詹姆斯的感情,“我能感覺到,詹姆斯對于青島人民、中國人民的友誼和熱愛是發自內心的。”
對于楊金而言,為詹姆斯做翻譯是他成長過程中難以忘卻的經歷,他從這位“龍牙”老人的行為中領悟到“誠實”的要義。“擔任《青島早報》的特約小記者,參與采訪報道工作,我開闊了眼界,得到了鍛煉,早報記者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對我之后的成長影響幫助很大,并永遠激勵著我前進。”楊金表示,通過參與“龍牙事件”的報道,自己收獲頗多:“我曾經問過詹姆斯,為什么要用‘偷龍牙’這個詞,詹姆斯的回答是‘誠實’。詹姆斯教會我誠實是人類的美好品德,后來我參加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大賽時演講的題目就是‘誠實’。”
據楊金透露,這些年來,他在繼續著自己學業的同時,也幫助詹姆斯老人完成了他為父親撰寫的回憶錄《勝芳——勝利的地方》的中文版翻譯工作。
記者手記
真誠的詹姆斯
2002年11月11日,詹姆斯如約來青,歸還65年前偷走的“龍牙”。我作為青島早報報道組的攝影記者全程跟訪。19年過去了,但當年詹姆斯真誠謙和的紳士范,讓我記憶猶新。
詹姆斯夫婦被安排住在泛海名人酒店,酒店二樓大廳的窗戶正對著小青島。詹姆斯上樓后沒去房間,而是徑直走到窗口前站定,望向前海,喃喃自語。不一會,詹姆斯指著東南方向詢問翻譯,放“龍牙”的地方是不是就在那邊。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詹姆斯老淚縱橫。透過鏡頭,我清晰地看到老人眼角的淚水。老人的真情流露讓現場所有人動容。
參加完倪萍主持的《聊天》節目錄制,好多現場觀眾跑下臺去找詹姆斯簽名。簽字、合影持續了10多分鐘,詹姆斯始終微笑著,笑容真誠,毫不敷衍。
第二天,詹姆斯根據回憶,沿著海邊探訪他幼時曾經去過的地方。棧橋、金口路、第一體育場??走進第一體育場大門時,詹姆斯一度興奮地跑了起來,并一個勁地喊:是這兒,我認得它!在詹姆斯口袋里,裝著一張65年前第一體育場的老照片,體育場正門建筑一點沒變樣。被喚醒童年記憶的詹姆斯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小時候曾經在這里參加過一次賽跑,可惜什么獎品也沒得到。時隔65年再一次奔跑,那一刻的詹姆斯,童心煥然而發??
彈指一揮間,19年過去了,真心祝愿這位可愛可敬的老人童心依舊。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劉鵬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趙健鵬)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