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7日訊 搜索“青島青年驛站”小程序填寫注冊信息、通過“驛站入住”板塊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驛站、驛站管理員接受申請后臺進行審核并電話確認、青年學子于申請入住日到驛站辦理入住……經過以上流程,一場青年學子為期7天的青島求職之旅便可正式開啟。

瞄定青年人才,青島面向來青求職學子精心打造“青年驛站”,截至目前,已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等9區市及重點園區建成青年驛站12處,通過設計打造線下服務載體,一站式提供7天以內免費住宿、政策咨詢、崗位推介、創業指導、城市融入等服務項目,已累計服務青年人才近百人次,30余人在青島實現就業。
城市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建設創業城市,“人”是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資源。青年驛站,是青年學子在青溫暖“第一站”,不僅描摹著青島在“學深圳、趕深圳”和助力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大局的真招實招,更彰顯著這座城市的城市溫度和對青年人才的態度。
“對于外地求職的學子來說,這里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
房間寬敞明亮,公共區域咖啡吧、閱讀區一應俱全,創客空間、創業公司激情洋溢……這是市南區青年驛站棧橋店的內部場景,入駐群體大多是青年人,讓這一場域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市南區青年驛站棧橋店一角 。
有溫度,是不少入駐學子對于青島和青年驛站最直觀的感受,也是他們選擇留在青島的原因之一。2020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目前已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的金鑫便是其中一員。“面試期間,我通過青年驛站小程序申請了市南區棧橋店的入住,可以說來了之后我就愛上了這座城市,碧海藍天、紅瓦綠樹的好風景比我預想中還要美。沒有大城市的喧囂,非常適合安心科研。”

金鑫正在市南區青年驛站棧橋店休閑區域閱讀。
市南區青年驛站管理員張曉璐告訴記者,目前市南區在棧橋和香港中路共打造兩處青年驛站,為了方便協調,沒有固定某個房間單獨作為驛站使用,“但只要審核通過的青年學子來,入住的一定是最好的一間。”
“這里和酒店最大的區別,就是特別舒服、親切、有進取的氛圍,讓我自然而然有一種歸屬感,就像家一樣溫馨。”畢業于沈陽工程學院的郭寶1月2日入駐市南區青年驛站香港中路店驛站。“在我看來,青島是一個發展潛力非常大的城市,所以我這次來很堅定,就是要留在青島。”郭寶說,畢業后他在上海當了半年“滬漂”,青島同學得知他的來青就業意向后,推薦了關于青年驛站的信息。“現在已經有幾家企業給我拋來了橄欖枝,感覺來青島后對未來生活有了好多新的展望,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好好工作,30歲前爭取有一個自己的小家。”
“入住過程順利且溫馨,驛站配套齊全、住宿環境干凈整潔”
“7天的時間看似不長,但更具有普惠性、也很人性化,這為外地來青求職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緩沖期”;
“對于外地求職的學子來說,這里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
……
在市南區青年驛站的每個房間里,都有一本名為“青春不散場”的留言本,上面記錄著每一個入住青年學子的心聲,以及對青島這座城市的情感。
線上線下貼心服務,打通學子就業最后一公里
在西海岸新區青年驛站管理員王利輝的電腦桌面上,有一個專門的文件夾,記錄著驛站啟用以來每一名入住青年的信息,入住時間、入住天數、畢業院校、就業單位、就業單位所在地……一應俱全。即便一些入住青年已實現就業離開驛站,王利輝還會不時通過微信叮囑幾句,問一問他們最近的情況。“作為青年驛站管理員,我們的職責就是更好地服務青年。只有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讓服務有的放矢。”王利輝說。
求職期間,青年們的面試時間、地點常有變數,對于青年們臨時提出的需求,青年驛站管理員們總是設法去滿足。去年8月,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生白梅在收到來自青島開發區第一中學的面試通知后,便通過小程序申請了西海岸新區青年驛站中德博士邨站的入住,經過近一周審核通過后,學校的面試卻突然提前,“當時學生也是嘗試性地來問我能不能提前一周入住,如果不行只能花錢預定酒店。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我和驛站運營方積極溝通,最終這名學生成功入住,免去了因臨時調整產生的住宿費用。”王利輝說。

市北區青年驛站內景 。
除了服務青年,青島各級共青團組織也精準發力,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打通學子就業最后一公里。“雙節來臨,來青求職青年相對減少,利用這個空檔我們正策劃以青年驛站為載體,對青年創新創業工作進行提檔升級。”共青團市北區委書記欒帥告訴記者,著眼于即將到來的春季招聘求職旺季,市北團區委計劃對接16所省內外高校,分十批次共組織2000余名高校畢業生,提供兩天企業參觀,一夜青年驛站入住的行程。同時,在青年驛站住宿功能之外,強化就業創業、貸款申領、就業補貼、面試培訓、商務禮儀等一系列服務和輔導。
青年驛站2.0版將用平臺思維做資源乘法
截至目前,青島已建成使用青年驛站12處,設置床位60余張,分布于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萊西市等9區市,為青年人才提供服務近百人次。這些來驛站落腳的青年創業人才來自俄羅斯西南國立大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以及華中師范大學、江蘇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專業包括教育學、會計、管理學、法學、海洋地質、生物科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多個領域,其中30余人已在青島實現就業,數量雖不多,但驛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接到的預定需求也越來越多。
“2020年青年驛站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市層面搭框架、布全局。2021年我們將圍繞拓展覆蓋范圍、擴大宣傳范圍、豐富服務內容、強化跟蹤服務,打造青年驛站2.0版本。”共青團青島市委書記張海軍說。
不是用傳統思維做加法,而是用平臺思維做資源乘法,實現價值倍增,這是團市委在向青年發力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思路與打法。“年輕大學生對團組織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接下來,在拓展青年驛站各區市、重點園區覆蓋范圍的同時,我們將持續發揮共青團團結凝聚青年的優勢,向駐青高校在青大學生、青島市學聯對外聯系的33所雙一流高校,以及寒暑假返鄉學子精準推送青年驛站相關政策。同時,強化就業崗位推送,細化服務內容,通過城市融入、志愿服務、聯情聯誼等活動的開展,以青年驛站為載體打通服務青年創新創業工作閉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