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由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新聞人白巖松與優酷人文、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發起,面向“Z世代”青年人的大型系列公益演講《對白:讓我們和更好的你聊聊》收官。作為首檔為大學生提供發聲平臺的演講節目,白巖松、李昌鈺、周國平、馬未都、劉震云、陳魯豫、武志紅、樊登等20余位嘉賓在此期間走進大學校園,共同完成30場演講。2021年1月6日晚,由“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同名新書首發,將演講實錄予以精編再現,聚焦求學、擇業、責任、情感、心理等與青年人密切相關的主題,分享各自的成長經歷與生命感悟,為正在經歷“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青年人呈現了一部優質的人生指南。

“Z世代”意指在1995至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互聯網世代。2021年1月6日,作為《對白》一書的出版方,“長江新世紀”邀請該公益項目的四位主講嘉賓白巖松、馬未都、劉震云、陳魯豫,以李昌鈺博士回顧青春的視頻小片為引,圍繞“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讓我們聊聊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主題,與青年人展開對話。通過分享自身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智慧,激勵新一代年輕人走出迷茫、找準方向、實現自我價值。
活動于線下線上同時進行,同時在線觀看人數達到8萬人次,累計觀看人次達52萬次。頭條用戶可搜索“文化有意思”觀看相關直播回放。這場隆重的線上直播既為歷時18個月的《對白》項目畫上完美句點,同時作為新書的首發儀式,為所有面對青春困惑的青年人提供人生導向的窗口。
新媒體時代先除了知商情商,還要提高“媒商”
新媒體時代,新在哪兒? “從來不用微信和微博”的白巖松,在新書《對白》中首談“媒商”,直言:“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蛟S你所從事的工作跟媒體半點關系都沒有,但朋友圈總要混吧?怎么修圖?怎么截圖?怎么起標題?怎么與別人互動?用語音交流的時候,怎么在 30 秒之內把事情說清楚?”

作為具有30余年從業經歷的資深媒體人,白巖松以“過來人”的視角,風趣幽默又深刻獨到地分析了媒體的發展變革以及個人與媒體之間的關系,鼓勵每個人努力培養自己的媒介素養,除了智商和情商,也要注重“媒商”。
我們為什么愛體育?人們平常說到“體育”這個詞,重音總在“體”上,但是白巖松在新書《對白》中提出應當更加注重“育”的培養。通過回顧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分享姚明、王霜、蔣丞稷等眾多體育人的故事,白巖松以情、理、據三個維度深刻闡述了體育是如何塑造和改變人的。
“哪怕全世界背過身去,書依然平等待你?!痹凇秾Π住分?,白巖松分享了完整的“人生書單”,以及自己對讀書的見解——人生如棋盤,讀書即落子,子多方成勢。由此引導年輕人從書籍中汲取面對各種困境的人生智慧。
從《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到《白說》,再到《對白》,白巖松總能以或生動、或詼諧、或犀利的語言為讀者呈現真實的故事和鮮明的觀點,往往出人意料地拋出引人深思的叩問與見解,順理成章地直擊青年人的精神需求,正如持續關注《對白》節目的觀眾所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任何時候看到白老師的演講,都感覺來得剛剛好。”
30后到70后的青春錦囊是成長必修課
18至25歲,是人生行至四分之一的關鍵時期,也是每個青年人最為迷茫和掙扎的“至暗時刻”,旺盛的精力與大把的時間,對應的卻是不確定的未來。站在大學與社會的十字路口,到底是考研還是就業?去北上廣深還是小城市?怎樣做出正確的選擇?人生的意義是什么?該不該為愛瘋狂一次……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青年人亟需更多可行的人生處方。
李昌鈺、馬未都、劉震云、白巖松、陳魯豫……從“30后”到“70后”,這些在當今社會身處最前沿的文化名家,他們也曾有過不安和彷徨的青春,同樣經歷過與自己賽跑的蛻變過程。正因如此,他們的經驗才更為切實可行。

面對求學途中的挑戰,李昌鈺博士用盡全力“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對于內心的錘煉,馬未都提出了“自信、堅強、認真、寬容”的“八字方針”;在亂流中保持專注,劉震云的秘笈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站在獨立的十字路口,陳魯豫的定義是“按照自己的心意過一生”……
在《對白》一書中,他們將自己最具精華的人生經驗傾囊相授,用自身的經歷與經過時間沉淀的人生哲學,對正在經歷“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青年人進行正面的指引,解答青年人最困惑的命題,呈現大學里沒有的十堂“成長必修課”。他們的故事中未必有你的答案,但一定有你的影子;你要走的路未必與他們的相同,但不同的困境中卻有相似感受。
在《對白》一書中,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也沒有枯燥無味的說教,有的只是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和令人醍醐灌頂的人生哲學,春風化雨地將“干貨”沉淀到每一位青年人的心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