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7日訊 深夜,一艘非法捕撈船只趁著月黑風高,悄悄駛離碼頭,準備到海上偷捕海貨,不料卻觸碰了提前在設定海域劃出“電子圍欄”,“智慧海洋管理平臺”突然發出刺耳的報警聲,值班人員立即通知相關執法人員前去取證查處……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的一次應急演練。如此快速的響應,得益于正式試運營的“智慧海洋管理平臺”。該平臺由中國鐵塔青島分公司承建,在全國實現三個“率先”:率先打破海洋數據“信息煙囪”,率先實現海洋管理“一張圖”,率先建成海洋綜合管控“藍色天網”。
西海岸新區在全國率先建成海洋管控“藍色天網”。
282公里海岸線無縫監控
“智慧海洋”是以信息為主導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和必備抓手。為保護珍貴的海域海島資源,今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與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央企的技術力量和鐵塔資源,投資3350萬元,建成了“智慧海洋管理平臺”。
該平臺依托中國鐵塔豐富的沿海站址資源,通過61處高點海域監控,實現全區282公里海岸線AR智能可視化無縫綜合監管,功能涵蓋海域海島、防災減災、漁船漁港、漁業生產、涉海產業等多個領域,特別是為“伏季休漁期違章捕魚”這一漁業歷史監管難題提供有效“技防”手段。
在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一塊電子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小點在微微地移動著。這一個個小點,代表著一艘艘近海海面的船只,它們的行動軌跡實時呈現在后臺系統,一旦有險情出現,海洋與漁業部門就能在第一時間聯絡附近船只,就近組織救助。快速捕捉、迅速行動,正是基于“智慧海洋管理平臺”項目實施所實現的。
“以前出海家里人都很擔心,不知道他們的船到哪兒了,以后用上我們的APP,在定位上可以馬上找到他們、聯系他們。”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李勛告訴記者,后期將在“智慧海洋管理平臺”基礎上開發出一款專門APP,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服務漁民等廣大用戶。
在全國尚屬首創
目前,西海岸新區智慧海洋管理平臺已初步實現近岸海域的“可視、可控、可探測”,當前正在數據積累的基礎上開展數據挖掘、分析、預報功能建設,已經實現了海上越界分析報警、漁船圖像智能分類識別、漁船違規行為分析報警等多個智能化功能。
據了解,該平臺是全國海洋系統組織機構調整后,規模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示范性最強的區級智慧海洋綜合管理系統,在全國率先打破海洋數據“信息煙囪”,率先實現海洋管理“一張圖”,率先建成海洋綜合管控“藍色天網”。
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智慧海洋大數據平臺在全國尚屬首創。海洋大數據是“智慧海洋”工程的核心,綜合運用海洋大數據智能獲取、智能傳輸、智能存儲等技術,整合各類海洋數據資源,建立海洋大數據存儲、海洋大數據加工、海洋信息產品推送一體化的軟硬件功能平臺,最終目標是構建一流海洋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我們可以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幅更加波瀾壯闊的智慧海洋圖景將呈現在眼前。那時,海洋經濟服務產品更加多樣、漁船安全救助更加高效、海上移動執法更加穩健……海洋管理工作將不斷向前邁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