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7日訊 3年前,陳梓源進入青島附中時,絕對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渣”:整個級部他排800多名,全班排名48名,幾乎不擅長任何一個學科,英語考試僅26分,位居全班倒數第一;三年后,這位昔日的學渣中考成績達到令人咋舌的327.5分,全班排第7名,英語單科成績拿到了驚人的115分,如愿考入青島二中!
這三年間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何小說也不敢這么寫的情節現實中真的發生了?昨天,觀海新聞記者對陳梓源和他的家長、老師們進行了采訪。
拿到向往已久的錄取通知書,陳梓源很有成就感。
一人搞定入學全流程
“謝謝”“請問”掛嘴邊
16日7時30分,距離正式入校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陳梓源和媽媽秦玉萍已經趕至二中門口。按照當天入學流程,學生和家長需依次完成領取錄取通知書、到禮堂開會、辦理校園卡等工作。“媽媽,我去拿錄取通知書,辦校園卡,你去開家長會吧。”與部分同學選擇和家長一起領取錄取通知書不同,陳梓源眼見現場人山人海,立刻決定跟媽媽“兵分兩路”,讓媽媽先到禮堂里涼快一會。
從青島二中數學老師朱軍手中拿到錄取通知書,陳梓源特別開心。
秦玉萍簡單叮囑幾句后隨即放心離開,陳梓源站在領通知書的隊伍中耐心等候。當天氣溫高達31℃,沒一會工夫,陳梓源的劉海就被汗水打濕粘在額頭上,但他一直不急不躁,一會跟偶遇的初中同學熱情打個招呼,一會又“自來熟”地跟記者小聲聊聊天。經過耐心等候,終于從青島二中數學老師朱軍手中拿到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錄取通知書,這個一直微笑的小伙子開心地一咧嘴,露出了8顆牙齒。
“考得不錯,祝賀你。是什么時候把二中當做目標的?”朱軍在大致了解到陳梓源逆襲考上二中的過程后,眼中露出贊許。陳梓源說,自己從初一第一天起就想到二中讀書,并且堅信通過努力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希望你帶著這種心態也在二中度過三年,三年后你一定會達到自己的新目標。”朱軍欣慰地拍了拍陳梓源的肩膀,為他加油。
入校辦理相關手續,都是陳梓源自己通過咨詢學長學姐搞定的。
“學長好,請問征訂單在哪領?”“好的,謝謝”……在隨后辦校園卡、領校服征訂單的過程中,記者聽陳梓源說得最多的就是“請問”“謝謝”。在了解了如何辦理相關手續后,他會主動向一臉迷茫的同學介紹情況,陽光開朗、靈活獨立、熱心腸,是記者作為一名旁觀者對陳梓源的第一印象。
從第48名到第7名
他三年交出勵志答卷
語文103.5分,數學109分,英語115分,盡管陳梓源的中考分數在青島二中新生中不算佼佼者,但這份成績單上積攢了他比別人付出的更多的汗水。從入學時班級排名48名,到中考成績全班第7名,陳梓源這條精彩逆襲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進入青大附中后,陳梓源被分到了二班,因為小學時參加課外活動太多,成績不太理想,但班里活躍融洽的氣氛,讓他毫無壓力地融入了新集體。“剛上初一,媽媽很認真地跟我談了一次話,告訴我學習是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媽媽的話在陳梓源心中扎了根,也讓他真正開始意識到,如果要考上自己的理想學校青島二中,除了努力沒有其他方法。從那天起,陳梓源就像變了個人,上課全程跟著老師走,積極回答問題,有任何疑問都會請教老師或同學,在校完成當天作業,回家后自己找練習題反復琢磨,儼然成了同學眼中的“刷題機器”,“我覺得學習就得多練習,熟能生巧嘛。”從48名,到44名,到35名,再到23名……成績一點一點地提升,陳梓源越戰越勇。
陳梓源在學習中并沒有單打獨斗,好人緣的他很快找到了5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集結成班里赫赫有名的“神經病小組”——他們學起來很“瘋狂”,同時相互幫助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掉隊。“今年居家學習時,我們為了相互督促,學習時都打開手機視頻,一起刷題討論,學習效率不錯。”與部分同學居家學習沒狀態比,“神經病小組”組員們的成績卻實現了質的飛躍。
初中三年,盡管陳梓源經常沉迷學海泛舟,但并未一味埋頭苦學,對于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他總是沖在前面,“我特別喜歡學校的氛圍,也熱衷于參與各種活動。”陳梓源告訴記者,他喜歡重金屬搖滾,初中時仍在樂隊擔綱主唱、吉他手,青島不少大型活動中都留下了他和樂隊成員的身影。
老師難忘課前一杯水
挖掘潛力塑造大格局
談起自己取得的成績,陳梓源最感謝的是自己的老師,無論是語文老師王婷的知性溫柔、認真負責,數學老師谷艷波幽默如二人轉似的講課風格,還是班主任、英語老師李茜的細致耐心,都給他帶來了十足動力,“老師們總是說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提到自己的學生,李茜最難忘的是陳梓源每天早晨都會主動為自己倒一杯水。“他是一個很容易親近別人的孩子,他喜歡哪個任課老師,哪一科學起來就特別有沖勁,也懂得感恩。”融入班級后,基于對李茜的感謝,陳梓源每天都給她倒一杯水,一倒就是三年,最后一天上課時,他給李茜杯子上貼了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老師,這是我給您打的最后一杯水了”,看到紙條,李茜眼眶紅了。陳梓源三年來的點滴進步,李茜都看在眼里,當他初三時正式告訴自己想考二中時,李茜還是忍不住在心里捏了把汗,“以他當時的成績來說,考二中是有點懸的。”但李茜不動聲色地鼓勵他大膽追夢,同時也和同事們繼續為孩子們的夢想護航,“畢竟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
2019年3月,《青島市教育局貫徹落實山東省教育廳實施基礎教育“十大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正式公布,明確提出減輕初中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更加關注初中學業后30%的學生發展狀況。政策要求如何落地?青大附中校長張鳳瑛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看到學校一名入學分不清應該用you are還是you is的學生,中考英語取得115分的好成績,并且成功圓夢青島二中,張鳳瑛倍感欣慰,也為自己的探索吃了顆定心丸。在她看來,新中考改革主要目的是減負,整體提高學生素質水平,而青大附中“彼此成全”的教學理念,正與之相契合。“我們不會放棄每一名學生,充分尊重個體快慢不同的發展節奏,相信每個孩子潛力無限,通過多種途徑、方法最終可以把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張鳳瑛說,初中教育不能只立足于中考考的怎么樣,孩子的發展,短期看成績,中期看興趣,長遠看格局。對學校來說,最根本的任務是把不愿意學習的孩子變成愛學習的,“推動拉動不如主動,引發促發不如自發”,只有這樣才能幫孩子擁有未來人生的大格局,而這個過程靠的是教育的科學、藝術和智慧。(觀海新聞記者 張琰)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