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夜不眠 給公交車“熱熱身”
溫馨巴士暖車員整夜值守 確保柴油車順利發出

暖車員周陽鼻子被凍得通紅。
“已經-15℃多了,這會兒感覺反而有點熱了?!贝髦o耳套,穿著好幾件棉服,30歲的周陽在一陣忙活后說道。說話時,是7日凌晨2時,地點在高昌路的停車場。
周陽是城運控股交運溫馨巴士迅達公司的一名技工。低溫天氣來襲,雖然早已給車輛備下了-20的柴油,但晚上他還是要徹夜不眠,在停車場里一輛一輛地暖車,以便清晨車輛能順利發出去,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面對寒潮天氣,周陽所在的公司成立了24小時值守的應急小組,主要工作便是在夜間檢查車輛并暖車。高昌路停車場位于山頂,夜間北風呼嘯,如果說話聲音小了,彼此即使站的只有一米距離也聽不見?!拔覀兌剂晳T了,說話都是扯著嗓子喊?!敝荜栒缴蠉徢?,便做好了準備:棉衣、棉褲、手套,防寒裝備一應俱全。
從傍晚上班開始,周陽便對每一輛停下的公交車進行全面檢修排查。凌晨1時前后,周陽開始第一次暖車?!拔覀冇薪?0輛柴油車,早就已經讓它們‘喝’上了-20的柴油,但面對這樣的罕見低溫天氣,還是要不斷暖車,才能讓發動機正常運轉。”由于天氣寒冷,每輛車需要預熱30分鐘左右,此時的溫度已達-16℃,即使穿著厚厚的棉衣、棉鞋,戴著手套,沒過一會他仍然被凍得手腳僵硬。這時,周陽就往手上哈口氣,搓一搓,然后繼續投入工作。發動一輛車后,他要迅速趕往下一輛。在停車場里跑了一會,周陽說反而感覺不是太冷了。只是說這話時,他的臉部表情明顯有些別扭。因為長時間在戶外,他的臉已被凍發僵了,說話非常不自然。
除了啟動車之外,工作人員還要檢查車輛是否漏氣漏油,確保車輛出車前各部位運轉正常。等車輛水溫達到80℃后,車輛預熱工作完成。該公司經理安鋒鋼表示:“每輛車一個晚上需要熱三次,完成一次場站整體熱車需要1個半小時。暖車后車輛水溫升高,車內暖風系統供熱正常,市民清晨乘車時車廂會更加溫暖?!睋私?,市區目前仍有近千輛柴油公交車,雖然早已準備下一定標號的柴油,但面對極寒天氣,各停車場深夜都準備了人手暖車。(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
最冷夜 給晚歸人送上姜湯
307路司機套了兩層棉襪 還冷得直跺腳

畢國軍趁休息間隙喝姜湯。
室外寒風呼嘯,當絕大多數市民都躲在溫暖家中時,畢國軍卻開著車上路了。46歲的畢國軍是307路的一名駕駛員,負責對接青島站末班列車。6日晚11時許,他將車停到火車站邊后,便開始了無聲等待。停車點恰好是一個風口,即使穿了棉衣、棉褲,坐久了畢國軍還是感覺冷,于是便下車跑動跑動。
“聽說晚上降溫,我特意加了衣服,將羽絨服等保暖性強的衣物加在工裝里面,還穿了棉褲、棉鞋等,棉襪就套了兩層。”6日晚10時許,畢國軍從停車場出發時,特意帶來一個保暖性好的大杯子,里面盛放著公司特意熬制的姜湯。按照慣例,每天深夜11時15分,他會從青島站西廣場發車。如果遇到末班列車晚點,他就要一直等待?!昂芏鄷r候都會晚點,不管多晚,我都要在原地等著,如果我提前開走了,那些下了火車的人很可能就沒車坐了?!碑厙姷耐\圏c恰好是個風口,別處六七級的北風,從這里經過時可能達到八九級。畢國軍目前駕駛的公交車是運行近十年的車型,沒有空調,晚上車廂里的溫度和室外差不多。
“雖然關著車門,但封閉性不是很好,關著也有風進來。”天氣不冷時,畢國軍都會利用等待時間,拿著自帶的小鏟子,前往候車廳等區域鏟除小廣告。當晚,因為風力太大,畢國軍選擇坐在車上。沒坐多久,畢國軍便起了身,在車廂里慢跑起來?!澳_太冷了,跑跑能暖和點。”畢國軍說。跑了一會,他拿出保溫杯,倒出一杯姜湯喝下去。隨后便摟著暖寶寶暖身。深夜的馬路上,看不見一個行人。畢國軍摟著暖寶寶,靠在椅背上休息著,不時看看手機。“查下火車到站時間,看看能不能晚點?!碑斖恚疖囃睃c,11時38分,兩名五十多歲的女乘客上車,畢國軍連忙拿出一次性紙杯,給她們倒了兩杯姜湯?!跋扰碜?,喝口姜湯。”面對這份溫暖,兩人感動不已。她們告訴記者,下了火車后原以為沒有公交車了,想著打車回去,沒想到一出站就看見了公交車。
回到停車場,已是7日凌晨。畢國軍停好車后,頂著大風走回家?!靶姨澯薪獪豢赡芫捅粌龈忻傲恕!泵鎸毓堑暮?,畢國軍表示,自己低估了寒潮的威力,7日晚還要再多穿些衣服。(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
戴“雷鋒帽” 95后“站花”為你接車
地鐵高架站務員為乘客送上溫暖貼心的服務

劉新超在寒風中堅守站臺崗。董真 攝
7日下午5時,下班晚高峰開啟。列車進站前兩分鐘,在地鐵11號線張村站的站臺上,照例出現了一抹靚麗的身影:24歲的站臺崗站務員劉新超穿著長到膝蓋的防寒服,戴著包住頭和耳朵的“雷鋒帽”,身背昵稱為“小蜜蜂”的對講機,在寒風中筆直地站在站臺上,做出標準的接車手勢。雖然面龐被口罩和帽子擋得嚴嚴實實,但在這個四面透風的高架站站臺上,這名95后“站花”用熱情的服務溫暖了乘客,綻放出不畏嚴寒堅守崗位的青春之美。
送走一趟列車后,劉新超沿著整個站臺巡視了一圈。盡管做好了抵御嚴寒的“全副武裝”,但正所謂“高處不勝寒”,高架站站臺上的風比地面上的風更大,吹在臉上有點疼?!敖裉煸缟铣鲩T前,媽媽讓我穿秋褲,我不僅穿了秋褲,還多套了一層。”她笑稱,聽說7日是“史詩級寒潮”,她比平時多穿了一層衣服,足足套了四層,但還是感覺冷,只能在完成接送車的“規定動作”后,找機會跺跺腳、搓搓手取暖。
“應對極寒天氣,我們高架站和地下站工作人員的防寒服是不同的,高架站站務人員的防寒服更長,可以保護到膝蓋,而地下站站務人員的防寒服長度通常到腰。另外,我們還提前下發了雷鋒帽、防寒手套。”在車控室里,青島地鐵運營分公司運營二中心苗嶺站區副站區長刁飛宇介紹,天氣寒冷,站臺崗站務員很辛苦,不僅要保證他們“穿得暖”,青島地鐵還推出了暖心措施,“站臺的候車室開著空調,站臺崗站務員在沒有車的時候,可以到候車室里觀察站臺的情況,避免長時間在室外吹風。”
地鐵11號線開通三年多,劉新超也在張村站的站臺上“站”了三年多。昨天她上白班,從早上8時30分到晚上8時30分,站臺崗一天從早到晚要接送100多趟列車?!疤鞖怆m冷,但我們的服務有溫度,小伙伴們都很有干勁,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劉新超說。(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董真)
天冷坡滑擋不住“飛毛腿”
快遞小哥邱凡一天送百余快遞

邱凡“全副武裝”送件。高靜文 攝
7日上午8時,-14℃,嘉祥路的青島郵政四川路營業部門口,因為靠著海的緣故,這里風格外大,吹出了360度立體環繞感??爝f員邱凡已經整裝待發:長款厚沖鋒衣,里面加了厚棉服,腿上綁了護膝,戴上護耳棉帽,為了對抗極寒天氣,邱凡套上了最厚的裝備,今天有一百多個快遞正等著他投遞。
邱凡所在營業部位于老城區,送快遞難度不小,而他負責的區域位于齊東路、伏龍路一帶,坡度陡,單行多,投遞更是難上加難。三輪電瓶車開到萊蕪一路附近,邱凡開始減速,“三輪車重心高,這里七拐八拐的路多,今天風大,速度快了容易翻車。”上一個大坡時,因為天氣寒冷,電瓶動力不足,電瓶車突突突爬得很吃力。邱凡索性將車停在路邊,他今天有個文件要送去氣象臺旁邊的小區,“伏龍路的坡很陡,全是石頭路,天冷很滑,開車不安全,還浪費電?!鼻穹惨话氵x擇徒步,可以沿著路爬坡,也可以繞到伏龍山路走大樓梯。
拿著文件,邱凡走得很快,幾乎是一路小跑,一趟下來常常要走幾百個臺階?!傲晳T了,這個片區我干了一年多,每條路、每段臺階通向哪都門兒清?!彼吪罉沁叴鴼?,-14℃的溫度,腦門竟然沁出一層薄汗,樓道里暖和的溫度讓他眼鏡片上全是水霧。
為了御寒,郵政給快遞員電瓶車配備了擋風被、護膝、棉手套等裝備,但因為需要不時打電話,邱凡還是習慣戴半截手套,寒風里手指尖經常凍得沒直覺?!皼]事,送件要緊?!彼炅舜晔郑肿ゾo去下一個地方。天氣冷,送快遞時經常有市民對他們噓寒問暖,囑咐多穿點,有的老人甚至端來熱水給他們暖暖身子,這讓邱凡和同事們覺得很溫暖。
中午12時多,上午的快遞都送完了,邱凡開著小三輪回營業部,寒風吹得他臉通紅?!敖裉熘形鐮I業部燉了羊湯,給我們暖和暖和?!鼻穹哺吲d地說,撒上胡椒粉、香菜,就著熱湯,面餅羊肉下肚,手指尖都熱乎起來,這就是他在極寒這一天里的幸福源泉。(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高靜文)
您的熱飯菜在路上
外賣騎手袁義強感覺“連人帶車都快要吹跑了”

袁義強正在去取貨的路上。
來自四川的袁義強是青島外賣騎手中的一員。昨天,他穿上了家里最厚的衣服和鞋,確保在送貨過程中不會被凍傷。
袁義強所在的中山路片區狂風呼嘯,下午兩點左右,他接到了一名消費者的奶茶訂單。他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戴好頭盔出發前往位于中山路上的奶茶店取貨。從出發點到奶茶店需要經過一段上坡,由于風太大,逆風行駛的袁義強十分吃力。平時五分鐘不到的一段路,這次他走了十多分鐘。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難受,盡管袁義強戴上了口罩,臉還是被吹得生疼。當他將還冒著熱氣的奶茶送到了一家美甲店。“師傅,您辛苦了,趕緊先進來歇歇腳吧!”看到自己下單的奶茶迅速到貨,用戶在驚喜之余也充滿感動。“沒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話音剛落,袁義強的手機已經發來送貨提醒。不一會兒,他又騎著摩托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也正是在這寒冷的冬天,讓袁義強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暖。上午送貨時他經常遇到這樣的客人,在接到外賣的同時表示感謝,讓袁義強心中暖暖的。
1月7日當天,袁義強接到最遠的一單來自臺東。“當時我正在中山路百盛附近一家餐廳取貨,出門的時候真的感覺連人帶車都快要被吹跑了。”回憶起上午送貨的經歷,袁義強仍然記憶猶新,即便是在行駛的時候,也要雙腳著地才能保證不被大風吹走。當日,受惡劣天氣影響,他完成的單量比平時少,但在他看來,作為一名外賣騎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熱乎的飯菜送到客人手中。(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李沛)
報紙訂戶趴著窗戶在等我
投遞員魯飛穿四層衣服 忙到晚7時

魯飛投遞《青島晚報》。張譯心 攝
37歲的魯飛已經從事送水送報的工作十多年了,現在是青島日報社浮山新區市民服務中心的送水員和投遞員。昨天島城天氣極寒,他穿了四層衣服,依然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從清早5時一直馬不停蹄地忙碌到晚上7時,完成了一天的辛苦工作。
清早5時,天剛蒙蒙亮,魯飛已經開著電動車出門投遞報紙了。一直到上午9時,他完成了較為分散的一百多位訂戶的投遞任務。“每天起個大早,就是為了讓訂戶早點看到新鮮出爐的報紙。有些老年訂戶知道我每天送報的時間,會趴在窗戶上,看到我來了,馬上下樓來取《青島晚報》回家看?!焙L中,夾在腋下的一摞報紙被吹得變了形,他小心翼翼地抽出一份,塞進訂戶單元樓下的報箱里,生怕弄皺或弄破一角。“哎喲小魯,來了,今天冷,多穿點?!币晃粍倧谋忝癯匈I菜回來的女士,進單元樓時和魯飛打著招呼?!鞍?,謝謝阿姨!”戴著口罩的魯飛笑著回應。
在記者跟訪的過程中,魯飛不斷地接聽電話,記住訂戶的送水需求。上午9時到晚上7時,魯飛全天送大桶水,昨天預約了40多桶水?!耙话阋惶焖?0多桶,天一冷大家在家里的時間更長,喝水也更多了?!濒旓w所在的片區以老小區居多,送水主要以爬樓為主,爬7層樓送水,上下差不多要花5分鐘。記者跟著魯飛爬上6樓,“一桶水習慣扛著,兩桶水就拎著。”魯飛的步伐還算輕快,輕輕敲開訂戶家的門,“你好,先生,送水。”有的住戶已經和他很熟悉了,每當聽到大姨說“天太冷了,小魯辛苦了”,聽到老伯說“小伙子,謝謝”,他在大冷天里,感覺心里暖暖的。
魯飛是臨沂人,和妻子已經在青島安了家,女兒也上小學五年級了,夫妻兩人靠著勤勞致富,日子越來越有奔頭。(觀海新聞/青島晚報首席記者 張譯心)
-12℃ 寒夜排查500多輛車
李村交警牛宏才和同事設卡查車 確保交通安全
6日晚,交警在京口路檢查車輛。劉卓毅 攝
1月6日寒潮來襲,在凜冽刺骨的寒風中,依然有一群人堅守在青島的各大路口。1月6日晚,記者跟訪李滄交警李村中隊民警牛宏才,見證了他和同事們在京口路設卡查車,確保交通安全。
為了測試當晚的溫度,夜查當晚,記者隨身攜帶了一個溫度計。1月6日晚9時30分許,記者從大衣口袋里掏出溫度計,一段時間,溫度從0℃下降到-12℃,并繼續朝更低的溫度跑去。在溫度計的表盤上,赫然寫著“防凍傷”三個字。
記者跟訪時,很快體會到了“防凍傷”三個字的意義:為了操作手機拍攝視頻,有時記者不得不取下手套。記者的手掌剛裸露在外,不到5秒鐘,指關節就已經不能再彎曲。而就在這樣的溫度中,穿著熒光制服的牛宏才和同事們依然堅守在寒風中檢查過往車輛。
為了方便檢查,交警將三車道截取成一條車道。為了確保變道駛入檢查點的車輛不發生刮擦,牛宏才不斷揮舞著手臂指揮示意。記者注意到,每站一會兒,牛宏才都要來回走動幾步?!皠悠饋聿排??!迸:瓴欧Q。
今年49歲的牛宏才2008年開始在李滄交警李村中隊執勤,10多年來,牛宏才見證了李村中隊轄區道路的變化:鋪著柏油的馬路越來越多了,路越來越寬敞了,路上跑的新車也多了,他和同事們的工作也越來越忙了——李村已經漸漸成長為青島繁華熱鬧的商圈,雖然兩條地鐵線路增加了運力,但“李村”和“李村公園”兩處站點有多路公交車路過,加上商圈附近的老城區道路難拓寬,疏導交通的壓力很大。每逢在中隊值班,牛宏才的家人都為他捏著一把汗。
牛宏才在馬路上執勤10多年,深知寒潮和低溫給夜查帶來的危險:晚上視線不佳,車邊的民警容易被刮倒;人站在寒風中時間過長,身體活動也沒那么靈活,無法及時避險……
“我每次出警,都要再三和同事們強調安全?!迸:瓴欧Q,他從來不覺得自己嘮叨,因為在九年前的一次任務中,他見證了100多米遠處,同事被車輛撞倒的一幕。“我們是警察,要保護人民群眾,維護安全穩定。”牛宏才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工作有風險,警察這個身份才會顯得特別神圣。當天晚上的寒風中,從9時30分許到11時30分許,牛宏才和同事們檢查了500多輛車,有力維護了李村商圈周邊的交通秩序。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首席記者 劉卓毅)
“守山人”山頭防火 犄角旮旯不放過
北嶺山防火員瞿緒勤堅持巡山杜絕一切火源

走在山間小路上的防火隊。于波 攝
“天是真冷啊,不過我們全年在外面巡邏,練出來了?!?月6日上午,記者趕到市北區北嶺山森林公園,有市民在山上散步、慢跑,鍛煉身體。他們或許不知,在北嶺山上有一支防火隊伍,由10人組成,分成三隊,從早到晚在山上巡邏,杜絕一切大小火情,他們是北嶺山的守山人,更是防火的無名英雄。
來到犀牛廣場,記者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寒風,像刀割一般,讓人無處遁逃。此次跟訪的師傅是市北區園林二公司公園公司的瞿緒勤。他全副武裝,穿了兩身棉襖棉褲,在山間小道上巡邏。常年的戶外工作讓他曬得皮膚黝黑?!拔覀兣碌牟皇抢洌腔鹎?,絕不能含糊。”瞿緒勤說。大掃帚是巡山的“標配”,瞿緒勤和同事們從早上7時開始在北嶺山上巡邏。即便是遭遇最冷的寒潮,他們的工作也是雷打不動的。和往常一樣,靠著雙腿“掃”遍北嶺山的每一個角落。按照南豐路、四流南路、南昌路與瑞昌路路口的三處北嶺山主要出入口,巡山隊員們分成三隊,在各自區域內不間斷巡邏,如遇吸煙等行為,要上前勸說制止,從而杜絕一切火源。
“早上一出門就感覺冷了,單位給我們發了衣服,棉服、帽子、手套、圍巾,都戴上了?!宾木w勤說著,帶著記者走上了最熟悉的巡邏山路?!岸熘挥杏龅较卵┨欤覀兊娜蝿帐菕哐⑶逖綍r的主要任務就是防火,冷一點沒關系,關鍵是不能有火情啊?!宾木w勤的“家伙事”有很多,比如大掃帚、滅火器、除雪器等,大掃帚的主要用途是遇到小火情第一時間撲滅。走在山間小道上,防火隊員們表情都非常嚴肅,他們每個人都要具備“火眼金睛”的能力,不能讓任何火種燎原?!白罾涞奶欤顭岬奶欤褪抢@著北嶺山巡邏,犄角旮旯都要走到。”老家是臨沂的瞿緒勤,來到青島后就沒離開過北嶺山。到2021年,61歲的他已經守著北嶺山31年了,防火的責任和使命他一直牢記在心,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
完成采訪時,記者的手已經凍紅,但瞿緒勤還活力滿滿,他笑言,“對抗寒冷最好的辦法就是運動,我們的運動就是巡山?!比绻X得冷了,就到山里的小休息室暖和會。跺跺腳、搓搓手,再扛起大掃帚去巡山,一直要忙到晚上9時。無懼風雨,只因肩擔責任,兌現守山的承諾。(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張珊)
“美容師” 風如刀割繪最美海岸線
環衛工牛桂琴戴手套手也凍得紅腫

牛桂琴“掃”出青島最美海岸線。董真 攝
“今天太冷了,海邊的風特別大,吹在臉上就像刀割一樣疼,有的時候連眼睛都睜不開?!?日下午,在市南區西陵峽路與紅山峽路路口,御寒裝備“全副武裝”的環衛工牛桂琴正用鐵锨鏟除路邊的堅冰?!鞍酝跫壓薄眮硪u的這一天,與以往一樣,她從凌晨5時就拖著大掃把開始清掃西陵峽路,在寒風中被吹得搖搖晃晃卻依然堅定前行。
穿著厚厚的棉服棉褲,戴著帽子手套口罩,牛桂琴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光衣服就套了5層。即便如此,海邊凜冽的寒風還是讓她感受到了“史詩級寒潮”的威力。
西陵峽路與紅山峽路路口是一處環衛加水點,路邊有少量積水,有的地方結了冰。下午1時30分,準時上崗的牛桂琴先用鐵锨將冰一點點鏟掉,再把冰塊和塵土掃進簸箕里,一陣大風吹來,保潔布兜瞬間被吹變形?!艾F在風還不算大,凌晨5時多的時候,風大到人都站不住,簸箕差點被吹跑。”牛桂琴說,她上午9時多去環衛站喝熱水,摘下口罩時,發現口罩都凍住了,變得硬梆梆的,睫毛、眉毛上也結了一層薄薄的冰。
“干活就暖和點?!北M管這么說并且一刻不停地清掃路面,但寒風中牛桂琴的臉還是被凍僵了,她想沖記者笑,但試了半天依然“被凍得面無表情”;刺骨的風吹得臉疼手也疼,摘下手套后,她布滿老繭的雙手被凍得又紅又腫?!碍h衛站給我們發了全套防寒物品裝備,還準備了熱水。”牛桂琴說,她從諸城老家來青至今已有9年,一直在西陵峽路干道路保潔。雖然工作辛苦,每天要走兩萬多步,再冷的天也在路上,但她有自己的堅持和夢想,每天沿著海邊清掃,會偶爾停下來看看大海,讓她最自豪的是,“為了這么美的海岸線,我也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迸9鹎贊M臉微笑地說。
寒潮中,那一抹靚麗的“橙色”溫暖人心。據悉,為應對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市城市管理局提前部署、統籌安排,全市環衛行業全員發動,確保環衛一線作業人員安全和各類廠站設施、車輛設備安全及全市環境衛生整潔,全力保障城市有序運行。(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董真)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