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8日訊 企業快速成長是全面推動區域發展,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以服務企業為目標,青島高新區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源頭活水”激活發展的“一池春水”。
功能區改革以來,青島高新區不斷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審批服務優化升級、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使企業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的“堵點”“難點”被一點點打破,同時也為“十四五”穩健起步、良好開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加快審批事項流程再造
盤古潤滑?液壓系統青島智造中心項目是青島高新區首批“拿地即開工”項目,在管委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項目自2020年6月份開建以來進展非常順利,如今項目主體已經完工,但涉及內部裝修、消防、廠區布置等各種細節,企業又犯了難。“我們公司這是頭一回搞項目建設,好多流程都不懂。”青島盤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蘭一時有些手足無措。
了解到企業的困難,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聯合高新區建設部、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區分局等多部門,一同前往項目現場開展聯合驗收驗前指導工作。“項目聯合驗收是我們為提高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效率,創新推出的驗收新模式,打破原有審批模式,再造審批流程,讓辦事群眾少跑腿,同時提高審批服務效率。”行政審批服務部副部長李波說。

加快審批事項流程再造是高新區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提高審批服務效率的有效手段。自2020年年初開始,青島高新區創新推出了一系列審批流程再造服務模式。推行了市政類審批“一站式”服務模式,召集相關部門“一站式”到齊為企業現場解決開設出入口相關的審批事項問題,審批效率提高80%;推行公用類、建設類、醫療器械備案類“一事全辦”合并審批模式,通過合并辦理、合并審批,壓縮審批時間50%以上;取消現場勘驗等前置條件,擴大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告知承諾范圍,延長告知承諾時限由60個工作日至90天,壓縮報批時限50%以上;推行食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和“遠程視頻勘驗”審批服務模式,通過實施“零見面、承諾制、遠程核查、后期復查”等創新性舉措,有效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時間成本,今年以來,已為150家申請業戶實施食品經營許可遠程核查,為高新區市場主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高新”效率。
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不久前,在青島高新區投資創業的于女士從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統一出證”窗口領取了新開辦企業的營業執照,同時還收到了一份精致的“大禮包”。禮包里裝有回墨印章1套(包含企業公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共四枚),還有一份審批業務辦理指南,貼心的服務讓于女士十分欣喜。
企業開辦是高新區服務企業的“第一窗口”,為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水平,2020年,青島高新區針對企業開辦過程中的“堵點”“難點”,推出多項助企新舉措。推行新辦企業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和“不見面”審批,實現企業開辦“零跑腿”,截止到目前,企業設立登記全程電子化覆蓋率達到94.11%;實行市場主體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市場主體統一使用經營范圍規范表述目錄進行自主查詢并填報,解決了企業經營范圍表達困難、反復修改、窗口審核耗時長等問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申報效率;開設“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專區”,專區內整合稅務、商業銀行、公章刻制等多個機構,通過前臺一窗提交,可同時辦理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等多個事項,實現企業開辦事項“一次提交、信息共享、快速辦結”,營業執照“立等可取”。
搭建項目審批綠色通道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一直以來,青島高新區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快落地、快開工的工作目標,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加快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落地投產,為重點建設項目搭建起審批“綠色通道”。

創新推出的“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改革,先后將高新區10個項目納入“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模式,平均壓縮審批時間30個工作日以上。其中,速度最快的海大生物項目創造了拿地后2個工作日開工的審批新記錄,審批時限領跑全市。
此外,為保障重點民生項目盡快開業,青島高新區推出了項目審批方案“量身定制”服務,面向“華貫路農貿市場”、“世茂52+”等重點民生項目推出“專人服務、上門培訓、專窗受理、一鏈辦理、統一核查、集中發證”等特色服務舉措,將承諾半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限縮減至15分鐘以內,審批時限壓縮50%。“我們只管忙活開業進貨就行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都是審批部門一次性幫我們辦好的。”提起開業時情景,干果攤位攤主蔣先生還是笑的合不攏嘴。“高效審批”已然成為高新區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運營的重要抓手。
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
自年初防疫復工以來,青島高新區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積極強化服務企業各項工作,讓“跑一次”“不見面”變成疫情防控期最便捷、貼心的服務。
“網上提交申請,營業執照郵寄到家,足不出戶辦結完成真是太便利了!”日前,黃女士通過線上申請順利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營業執照。青島高新區創新推出的網上申報“不見面”、遠程視頻勘驗“不見面”、零基礎指南“不見面”等六項“不見面”審批新模式得到了企業和辦事群眾的廣泛認可。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除了六項“不見面”審批,青島高新區還打造了建設工程交易“一鍵式”投標和“不見面”開標服務模式,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交易過程“全生命周期”網上辦理。2020年以來,共計110個進場交易項目實現全流程電子化,覆蓋率達94.64%,累計節約招投標各環節資金4.4億元。
推進審批服務優化升級
隨著服務模式的不斷改進、提升,審批服務也在不斷優化。現在,到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大廳辦理業務,遇到困難可以從桌面上找到“服務鈴”,按下服務鈴,大廳幫辦代辦人員便會及時趕到現場。如果第二天有到大廳辦事的需求,可以提前進行線上預約排隊,在線一鍵取號,還能夠接收到無聲叫號微信提醒。

這樣舒適的辦事體驗是青島高新區不斷推進審批服務優化的結果。2020年,青島高新區構建了“四位一體”幫代辦服務體系,建立項目幫辦專員、現場幫辦專員、投訴咨詢處理專員、“訊鈴呼叫”四位一體幫辦服務體系,實現服務“零距離、零死角”。
與此同時,青島高新區進一步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將230個事項納入一窗受理,今年以來,一窗受理窗口辦件量累計達10087件,有效解決了部分窗口忙閑不均等突出矛盾問題。在窗口服務上高新區推行“無差別”咨詢服務機制,梳理了121個辦理事項,印發了2.3萬份高頻事項辦事指南,整理了350個高頻咨詢事項標準化回復模板,建成常見問題咨詢庫,實現現場服務、電話咨詢、網上辦理的“全方位無差別”,將審批服務做深、做實、做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劉文研)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