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鳥過冬 志愿者出“糧”策
城陽護鳥志愿者為鳥類投放1000公斤食物 并在河心島上種植糧食建起鳥類家園
極寒天氣中,一場幫助鳥類安全越冬的愛心行動,讓這個寒冬有了暖意。昨天,青島早報對城陽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愿者的護鳥故事進行報道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月8日,志愿者用募捐來的善款購買來玉米、白菜等食物,分別投放到了白沙河等多個河流濕地,為棲息在這里的鳥類端上了一頓美餐。昨天中午,早報記者跟隨城陽護鳥志愿者,沿白沙河、墨水河等濕地巡邏十幾公里,在冰面上解救了兩只因饑寒被困的白骨頂雞。為解決濕地鳥類寒冬食源,志愿者開始嘗試在濕地中心島上種植樹木和莊稼,為鳥類建起一道天然的冬季食物生態鏈。
護鳥志愿者拋撒玉米。
端上“美食”讓鳥類飽餐
連日來,青島的極寒天氣讓許多河流冰封。為了幫助生活在濕地的鳥類越冬,昨天上午,城陽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護鳥志愿者將1000多公斤的玉米和白菜,投放到白沙河等多處濕地。城陽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徐立強介紹,天冷一點不要緊,鳥類最怕沒食吃,饑寒交迫會危及鳥兒們的生命。
記者在白沙河下游的入海口濕地看到,志愿者冒著嚴寒,肩扛手提地將玉米和白菜運到河邊,再把這些食物分散到各個不同的區域。“等我們撤離后,躲藏在蘆葦叢里的的鳥類就會跑出來覓食了。這些年每到冬季協會都會組織投食,棲息在這里的鳥類已經習慣了。”徐立強說。
徐立強介紹,今年冬天協會共設了6個投放點,主要選擇在蘆葦蕩中投放,因為這里保暖、隱蔽,是鳥類喜愛的棲息地。冬天投放食物有講究,因為氣溫低,如果投放的食物太多吃不完會被凍住,鳥兒們無法食用。因此需要每隔兩天投放一次,雖然志愿者們累了些,但卻能保證鳥類吃上新鮮食物。記者注意到,雖然河邊氣溫很低,但志愿者們卻毫無怨言。從上午8點多開始,志愿者順著白沙河夏莊段往下游入海口連續投放,直到下午2時許,共計投放食物1000多公斤。
河心島為鳥類建“家園”
冬季遭遇極寒天氣時,棲息在青島各河流濕地的鳥類覓食越冬成了一大難題。如何為鳥類建立一條自然的生態食物鏈條,成了困擾護鳥志愿者多年的難題。徐立強和野生動物保護志愿們想盡一切辦法,開始嘗試除了人工投放食物之外,從源頭上解決冬天鳥類食物源頭的有效方法。
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白沙河下游入海口的一片濕地上有幾座河中小島,在其中兩個小島上,志愿者專門為鳥類建起了“家園”,初步形成了一條自然的食物生態鏈。1月8日下午,跟隨徐立強等護鳥志愿者一起,記者穿過冰封的河面,登上了河中心的小島。只見一片種植著小麥的“菜園”呈現在眼前,綠油油的麥苗成了鳥類天然的食物。不僅如此,徐立強興奮地指著被吃光的一根玉米棒說,這是志愿者們去年種植的玉米,有的已經被鳥類吃光了。島上還有許多會結出果實和草種的樹木和雜草,都是鳥類很好的天然食物供應鏈。
徐立強介紹,每年冬天投放大量食物助鳥類越冬的方法固然管用,但總不及天然的生態食物鏈條長效,讓鳥類有自己覓食的區域,這樣極有利于鳥類的繁殖生長,而且還起到了綠化生態環境的作用。明年,志愿者打算在白沙河入海口的濕地中心島上種植更多的樹木和莊稼,建起屬于鳥類的家園,讓這些小精靈們在極寒天氣里“衣食無憂”。
新聞延伸
冰上搜救白骨頂雞
在投放食物的同時,護鳥志愿者還展開了冰上搜救行動。徐立強說,這幾天,他們通過紅外相機等設備發現,由于河面冰封嚴重,鳥兒受饑寒所困的現象時有發生。志愿者從白沙河中段出發一直走到入海口,搜索了10多公里的河面,發現一只白骨頂雞已經因饑寒死去,所幸的是,還有兩只饑寒交迫的白骨頂雞被志愿者救起。

徐立強和志愿者們救起受傷的白骨頂雞。
在白沙河下游濕地一片蘆葦叢中搜救時,一名志愿者突然發現一只鳥低飛進入草叢中。憑借經驗,這名志愿者判斷這只鳥的身體已經變得虛弱。于是,幾名志愿者沿著冰面,在蘆葦中進行地毯式搜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搜尋,終于在一片蘆葦中找到了這只饑寒交迫、無力起飛的白骨頂雞。緊接著,志愿者又在濕地岸邊的一堆枯葉中,救起了另一只白骨頂雞。
徐立強介紹,白骨頂雞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在白沙河沿線的濕地一帶棲息著數千只。獲救的兩只白骨頂雞將在救治后擇日放飛。就在當天下午,護鳥志愿者又接到兩名市民電話,救起了兩只小鸊鷉。
相關新聞
在青越冬的鳥類達60余種
兩年前,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白沙河濕地安家了。這讓做了許多年護鳥公益的徐立強十分激動。2019年初冬,徐立強和幾名志愿者一起用望遠鏡在白沙河下游濕地觀測時,突然發現一群黑鴨群中有4只外形特別的鳥類。經過仔細觀察,徐立強興奮地叫了起來:“這是極危物種青頭鴨啊!”頭一次在白沙河濕地現身的青頭鴨,讓徐立強和志愿者們興奮不已,他們立即展開保護行動,并在濕地岸邊專門設立了保護警示牌。
“濕地是世界三大重要生態系統之一,白沙河入海口具備著青頭鴨棲息生活的條件。在這里出現青頭鴨,和這些年白沙河的生態環境好轉有很大關系。”徐立強說,青頭鴨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會在青島濕地安家棲息。2020年10月,志愿者們觀測到,在南方繁殖回來的青頭鴨增加到了7只,他們期待今年有更多的極危物種出現。
這幾年,有許多鳥類新品種紛紛安家青島。2017年8月,20多只震旦鴉雀結群出現在環灣濕地草叢中,成為青島觀測到此類鳥種最多的一次。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也是全球性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熊貓”。這證明治理后的白沙河葦叢密集,為這些“活化石”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庇護所。
多年的護鳥行動,讓徐立強有著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青島市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也越來越多。“目前在青越冬的冬候鳥和留鳥共60余種。東方白鸛、小天鵝等大型鳥類喜食魚蝦、白菜、海草等食物。蒼鷺、白鷺、夜鷺等大型涉禽喜食魚蝦、小麥。很多都是非常珍貴的鳥類,像東方白鸛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徐立強說。
征集:
市民可報名加入護鳥隊伍
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做美麗青島陽光城陽的行動者,招募富有正義感、遵守法律的在青愛心人士為志愿者,參與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保護,共同守護島城的綠水青山。青島市民可撥打早報82888000熱線,或關注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或致電13969679768聯系報名。(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楊博文)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