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青島經濟社會的發展,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在青島就業,并順利安家落戶。相應的,在小區、公園里,操著外地口音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他們或是投奔子女或是幫忙照顧兒孫,成了白發的“青漂族”。分別多年,終于盼來了兒孫繞膝,但異地就醫的一系列問題又接踵而來。“隨遷老人”王先生在青島晚報兩會云客廳中,道出了令他苦惱的醫保報銷難題。
做客嘉賓:王先生
賣掉老宅投奔兒子
今年王先生和老伴雙雙66歲了。2021年,是他們來到青島的第七個年頭。夫妻倆的老家在濰坊,兒子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后選擇留在青島,成為了一名牙科醫生。和許多父母一樣,他們全力以赴支持兒子在青島扎下了根,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同時,一家人積極努力在青島團聚。“我們把濰坊老家的房子賣了,這些年在青島買了房,也落了戶口,身份證、公交卡都改成了青島的,現在老家什么東西都沒有了。”王先生和老伴都喜歡紅瓦綠樹的青島,最愛去海邊逛一逛,他們在退休后,來青島過上了兒孫繞膝的團圓生活。
看病就醫遇到難題
持濰坊醫保卡的王先生。
然而,疾病的到來,讓王先生夫婦遇到了從未想到的難題。“我們都是濰坊的退休職工,本以為醫保和戶口一樣,都能轉入青島。”在一次檢查中,王先生的右肺葉發現兩個小結節,其中一個發展迅速,需要積極治療。當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得知王先生的病情時,提出辦大病手續,這樣買藥的報銷比例高,可以節省費用。“我當時特別高興,但是我一拿出濰坊醫保卡,醫生告訴我,辦不了。”王先生失望地說,由于夫妻倆持的是濰坊醫保卡,在社區醫院簽約買藥的優惠也無法享受,原因是濰坊醫保卡進不了系統。
亟盼問題解決辦法
“我們年齡越來越大,需要孩子照顧,現在完全脫離了濰坊在青島安家,誰能想到無法享受遷入地醫保待遇這個大難題,如果回濰坊,要重新買房子、轉戶口,我們年齡大了折騰不起。”王先生多次給濰坊等地醫保局打電話咨詢,但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答,稱是上級政策問題,無法解決。“我明白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問題,但能不能想個辦法,比如讓我們這些隨遷老人再補繳一定費用之后享受當地醫保待遇等,我相信在全國跟我遇到同樣情況的隨遷老年人有很多,我們亟待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王先生懇切地說。
隨遷老人的醫保“瓶頸”
其實,王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不止是在青島,全國各地不少隨遷老人都在遷入地遇到了醫保“瓶頸”。比如,各項改革政策規定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記者聯系了深圳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獲悉,目前國家出臺的《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涉及的只是跨地區就業人員的醫療保險關系處理,沒有包括已退休人員。而且國家社會保險法已經明確規定,社會保險待遇每人只能享受一份,不能重復參保,所以已在內地辦理退休手續并且享受醫療保障待遇的人員,不能參加深圳市的醫療保險。
據業內人士介紹,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于就業年齡段的職工,可以對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系,在新的參保地按規定進行轉移和接續,并在新參保地享受相關待遇。對于退休人員,只能在原退休地享受養老和醫療保險待遇,不允許退休人員轉移社保關系。也就是說,退休職工并不按照戶籍地、居住地享受養老和醫保待遇,只能按照原退休地的規定享受待遇。
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實行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省去了墊付費用和跑腿的麻煩,但結算標準只能按退休地執行,資金只能從退休地醫保基金支出。
做客嘉賓:
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邵一兵
解決醫保聯動
“非一日之功”
作為我市知名的心內科專家,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邵一兵認為,王先生遇到的是一個醫保聯動的問題,并非青島一地存在,不是市級層面能解決的。各地的醫保政策不同,職工在退休后就不再繳納醫保費用了。他們隨子女外遷后轉入異地,之前繳納的費用無法轉移。如果退休職工將醫保都轉入醫保待遇好的城市并享受當地政策,那么這座城市也會吃不消。目前,國家也在陸續出臺異地醫保結算等政策,但是具體落地執行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而定,不能一刀切。(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做客嘉賓:
市政協委員、文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副主任、文康(上合示范區)事務所主任張寧
破解之道
是逐步實現醫保統籌
王先生遇到的醫保“瓶頸”問題,恰好是市政協委員,文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副主任、文康(上合示范區)事務所主任張寧擅長并關注的領域。“老人遇到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醫療保險的繳納沒有實現統籌。”張寧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目前,各地醫保統籌都是遵循著在哪繳費、在哪獲益的原則,形象來說就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張寧建議,膠東五市可以率先實現醫保統籌,作為一個試點來推行,下一步再推行省級醫保統籌,相當于把各地市居民繳納的醫療保險都放到省里的“錢袋子”里進行使用支配。之所以提出循序漸進式的試點推廣,張寧有著長遠的考量。全省、全國實現醫保統籌這是未來的趨勢,但是這其中要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在山東省內,各地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人口又往往是單向流動的,那么如果全省統籌醫保的話,這不是一筆小數目,涉及每個人的看病就醫等問題,再加上各地的醫保待遇不同,這勢必會產生虹吸效應,問題和難度可想而知。”張寧說,王先生遇到的問題屬于社會問題,最好的解決是逐步實現醫保統籌、醫保資金的互通。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