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優秀運動隊副高級教練員陳沖君
加強健身路徑管理

近5年來,青島市共計投入約3億元,著力解決市民健身去哪的問題。全市共建有健身設施1萬余處,基本建成了城區“8分鐘健身圈”,方便了市民健身。市民在公園、社區都能十分便捷、自由、無償地享受多彩多姿的健身活動。這也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來健身路徑的重要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將從整體上全面提高國民的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健身路徑多是鐵制品,鐵制品常年在室外經過陽光暴曬、風吹雨打。經過調研有很多小區的健身路徑出現老化、損壞并無人維修等現象。”陳沖君說。
他建議,體育主管部門要統計好全市健身路徑分布區域,劃定責任區域承包管理機制,管理到區市、街道、社區,最終社區甚至小區管理,成立社區或小區志愿者服務隊,及時發現健身路徑損壞部件,或社區維修或聯系廠家維修,保證健身器材的整成使用,如果有安全隱患的器械,要有“待維修”掛牌,以免出現人身傷害。
每年組織多期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可進學校、進街道、進社區進行培訓。培訓后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可以在小區進行義務指導健身路徑鍛煉和養護,持證社會體育指導員可被選派給相關區域進行有償服務。有組織的采取多種措施,活躍鍛煉氣氛、提高鍛煉水平,豐富健身活動內容,如利用節假日組織本場點或多場點的交流性表演或比賽形式,提高大家鍛煉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人科學健身。
明確各級管理部門職責,包括供貨商,實行社區健身路徑的長效、系統管理,尤其是供貨商,應該定時到社區檢修或建立與社區溝通機制,確保器材能在正常使用期限內保持完好、安全。鼓勵社會投資,拓寬經費渠道,擴大經費來源,多建多修為民健身場所。與在青高校體育學院、職業學院聯合開發健身路徑鍛煉方法,編寫健身路徑指導手冊,為民發放,提供健身路徑安全保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文 黃碩/圖)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