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爆炸事故后,救援指揮部在全力組織修復井筒的同時,調集多臺鉆孔機從地面開鉆3條救生孔,力求盡快打通新的生命通道,提高救援成功率。13日凌晨三臺鉆孔機均已開鉆,截至下午3點半,最早進場的第一臺鉆機鉆深已近500米,距離-350米的“五中段”越來越近。

截至下午3點半左右,二號鉆機鉆深已達130多米
1月13日下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事故救援現場看到,二號鉆機(T130雪姆鉆機)在轟鳴聲中不斷向下鉆孔,鉆機旁整整齊齊擺放著幾十根鉆桿。救援人員稱,每根鉆桿長9.6米,截至下午3點02分雪姆鉆機鉆深已達124米。約20分鐘后,又一根鉆桿裝上鉆機,繼續鉆孔救援。
離井口648米的“五中段”處有9名工人被困,第一臺、第三臺鉆機相距10米左右,一起在這里鉆孔。下午3點半左右,最先進場的第一臺鉆機處,操作鉆機的救援人員告訴記者,鉆深已有480米左右。但13日遇到的地質條件也比前一天復雜,工人正盡最大努力加快鉆進速度,距離-350米的“五中段”越來越近。

第一臺、第三臺鉆機同時在“第五段”位置下鉆
第三臺鉆機于13日凌晨進場后,火速開鉆,5個小時內下鉆120米。“從平整地面、進場定測到下鉆作業,我們20多名工作人員和設備都已經竭盡全力、爭分奪秒。”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黨委書記、院長林少一說,在同樣地質條件下,這樣的速度對礦山救援經驗豐富的他們來說都是“史無前例”。印有“英雄地質隊”的紅旗飄揚在救援現場,截至下午3點半左右,操作鉆機的救援人員稱鉆深已達240多米。(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張海振 煙臺報道)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