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在微信收到這樣一條傾訴:
“茶茶,我和男朋友在一起四年了,上周去看房子準備結婚,但是今天他跟我提分手,說不合適。”
很短的一句話,喜怒悲歡都在里面了。
分手的導火索是選樓層,兩個人意見有分歧,就吵架了。
女生說:“可能也是因為以前積累的矛盾爆發了吧,昨天他搬走了,以前也有過幾次,我都挽留下來了,這次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沒說話,就看著他走了。”
隔著屏幕我突然也有一種很累的感覺。
感情里最怕的其實不是吵架,也不是冷戰。
吵架可能上一秒爭的熱火朝天,下一秒就抱在一起哈哈大笑。
冷戰可能昨天還賭氣誰也不理誰,今天就因為一個搞笑段子冰釋前嫌。
我覺得最怕的是三個字:不舒服。
就好像說,你們興致勃勃地一起去看電影,看完以后你們討論觀后感起了爭執,這本來也無可厚非。
可他說:“我真搞不懂你”,你想了很多句話最后只蹦出三個字:“那好吧”。
在一起可能有很多種因素,但分開一定有共同因素,那就是“累了”。
感情不舒服,就好像隱形眼鏡戴反了,這是最消磨人的,也是一刻都難以容忍的。
大人世界里,其實我們都想簡單再簡單,干凈再干凈,從容再從容,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舒服再舒服。

02.
《樂隊的夏天》里有一幕特別可愛。
樸樹一曲歌了,大家都還沉浸的時候,他憨憨的笑著說了一句:
“我那個,到點了,我得回去睡覺了。”
全場爆笑,但就好像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也要顧及到生物鐘的時間,這是一種忠于自我的舒服。
人世間浮沉多年,終究也要漸漸明白,路是自己走的,苦是自己吃的。
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身體健不健康也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負責。
做能夠讓自己舒服的選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工作多年,每天都要通過微信和QQ和很多人打交道。
以前我會比較注意在結尾加個小符號、小表情之類的,讓語氣看起來更柔和。
有時候一些不是很合適的合作,拒絕時也會委婉一些,希望事事妥帖、面面俱到、八方玲瓏。
但是現在我會更習慣盡量干脆地處理事情。
約了十點就是十點,你不要遲到我也不要遲到,一句話能夠講清楚的事情絕不拆成三句,該拒絕的時候也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對方。
最關鍵的一點是,如果在溝通中,一件事情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反復去強調、去提醒、去操心,我會選擇主動結束這段關系,尤其是工作關系。
因為好的相處一定是相互的。
相互付出,相互回報,如果對方不懂得尊重我們的時間和意愿,我們又何必要包容對方的拖沓和散漫呢。
這樣的態度,反而能夠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因為靠譜都要建立在高效之上,溫柔總要有冷漠對比才更有安全感。

03.
這一輩子,大多相逢不過匆匆擦肩,但是時間有限,真心難得,我們應該把這些,留給最重要的人。
和能夠讓自己舒服的人在一起,是一個很重要的選擇。
愛情也一樣。
我想你一定也聽過相似的感情故事:起初是男生追女生,在一起之后女生越來越依賴男生。
而男生開始希望有獨立的生活,然后女生開始患得患失,最后兩個人在重復的爭吵中徹底分開。
其實每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是因為我們渴望被在乎,希望有人陪伴,畢竟,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但有時候也不得不承認,如果兩個人在一起不舒服,那還不如一個人孤獨。
尤其是當愛成了一種負擔,很容易就會因為疲累而導致關系破裂。
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成年人的關系終究是要講究利弊的,你很好,我也不差,你有志我有道,志同道合才能長久。
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遷就、隱忍,不是一味地回答“愛不愛”的問題,更不是無條件的包容和退讓;
而是獨立又親密,你信我,我懂你,彼此依賴,但又互相成全。
兩個人都感到舒服,關系才真正能夠長久。
選擇能夠讓自己舒服的關系,是人生的必修課。

04.
感情很重要,但這不是生活的全部,任何一段關系想要長久,都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說白了,無論跟誰在一起,無論跟誰交朋友,無論跟誰一起工作,你都是首先要跟自己相處。
你想要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那你就首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先成為自己喜歡的人,努力去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那你就會慢慢沉淀出屬于自己的小圈子。
先努力去愛自己,讓自己活得舒服,別人才會來愛你,也才能讓別人明白如何更好地和你在一起。 (茶茶/文)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有過和別人相處不舒服的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