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青島首座220千伏用戶站 建設速度創電網新紀錄
■聯合保障小組在現場召開協調會。
■跨青連鐵路附近的塔基施工現場。
8月12日下午,青島董家口經濟區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現場,項目工程師和供電系統專家們緊盯著儀表上顯示的數字,隨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220千伏變電站成功合閘送電,標志著這座創造了青島乃至國內數個紀錄的輸變電系統順利落成。
規模大:上下一心極力爭取
據悉,金能項目可研總用電負荷約28.4萬千瓦,總變電站變壓器裝機容量60萬千伏安,項目投產后每年的用電量在20億度以上。不管從供電可靠性還是經濟效益上考慮,采用220千伏輸變電系統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金能項目第一套裝置將于2020年底竣工投產,用電顯得極為迫切,也成了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
該輸變電系統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是位于金能化學東廠區內的變電站,二是為該變電站新建設的雙回路高壓輸電線路。其中變電站總占地面積8578平方米,一期建設規模為2臺100MVA主變(220/35kV),220千伏進線2回,35kV出線14回。變電站由金能自主投資建設,于2019年11月18號正式開工,期間克服了施工周期短、任務重,并跨冬季、雨季施工以及新冠疫情影響等不利因素,歷時6個月零24天,于2020年7月22日全站竣工驗收,建設速度跑在了金能項目建設的前面。
難度大:群策群力成功克服
據悉,金能輸電線路建設規模25.9公里,新建鐵塔51基,遷改部分鐵塔14基,更換運行線路光纜31公里,沿線跨越青連鐵路、沈海高速、輕軌及國道、天然氣管線、地下光纜密集,建設環境復雜。
雖然線路于2020年1月2日正式開工建設,但是等待著施工單位的問題,比想象的更難、更多。供電線路跨越泊里鎮十幾個村莊,當地政府為施工場地清理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委、泊里鎮政府、董家口發展集團等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建立了微信群,進田頭、翻山嶺,多次在現場聯合辦公,全方位保障供電線路施工。其中,跨越青連鐵路的線路審批建設難度最大。回顧這一過程,董家口管委經濟發展部部長杜軍印象非常深刻,“為了解決青連鐵路單回路停電的審批,管委領導親自帶隊到濟南鐵路局匯報溝通,爭取支持。但是關系到國家鐵路的安全運行,難度可想而知。”經過了數次研究和方案變更,成功爭取到“5+1”停電過渡方案,為跨越鐵路施工創造了條件。
速度快:全力以赴創造奇跡
“僅項目可研、初設及招標工作常規至少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服務‘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大局,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創造了項目前期工作新速度。”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康文明說。
“25.9公里、65基鐵塔,為了超常規推進工程建設,國網青島供電公司作為1號工程調度安排,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從2020年1月2日開始建設到成功送電,不算疫情期間停工,僅僅用了172天,較同類型輸變電工程至少縮短了近9個月。”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現場施工負責人胡東說。
成功送電,離不開全體建設者、保障者的艱辛付出。為了搶工期、保進度,施工人員晝夜奮戰、全力以赴,各個部門全面動員,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春節放假停工最晚,臘月二十八,為了保障工程順利施工,各部門顧不上將至的除夕,泊里鎮主要負責同志在現場召集村委開會解決民事問題,國網青島供電公司主要領導從青島趕來現場指揮……
疫情期間復工最早,年后二月底,在疫情仍然肆虐的情況下,泊里鎮組成專班到工地現場,為外地建設人員返程復工保駕護航,提供免費安全的住宿,董家口管委、董家口發展集團也紛紛投入到線路工程保障服務中……
全方位的保障,匯聚成了強大的力量,為項目建設注入無窮的電流。(青報全媒體記者 劉華雪 逄金梅)
鏈接
項目投資總額203億元
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位于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由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投資總額203億元,占地2294畝,主要建設2×90萬噸丙烷脫氫裝置,2×45萬噸高性能聚丙烯裝置,以及聯產26萬噸/年丙烯腈、10萬噸/年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產線和氫能源綜合利用等,以進口丙烷制烯烴并聯產多種化工材料和氫能。
項目入選了山東省首批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的優選高端化工項目、山東省、青島市重點項目,是青島市“15個攻勢”和“雙招雙引”確定的重點項目,省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項目落地和投產工作,金能220千伏供電工程是金能項目的重點配套工程,其中站外線路由政府負責投資建設,國家電網青島供電公司負責施工。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