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7月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共有100項成果獲獎,同比增長52%,占全省的41%,其中牽頭完成85項,同比增長63%。此次我市獲獎項目不僅在數量上創歷史最好成績,在質量上也表現優異,全市各單位在省獎一等獎總量壓縮16%的情況下,依然斬獲12項一等獎,其中牽頭完成一等獎項目10項,較去年實現翻番。
具體來看,獲省科技獎的青島項目呈現出優勢產業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明顯、產學研結合緊密、民生領域成果涌現等特點。
重點產業和優勢產業項目占據領先地位。獲獎項目中,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強”產業領域項目占71%;海洋產業優勢充分凸顯,全省涉海項目中我市牽頭完成項目占比達88%。
有不少獲獎項目享譽全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許建華團隊完成的“寬帶信號實時測量分析技術及儀器開發”項目,面向無線通信、航空航天和國防等國家重大戰略領域測試需求,取得重大原始創新,在“北斗導航”“探月工程”“兩會”等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動的保障測試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項目,通過對暖池的熱鹽結構和變異機理的研究,初步確立了我國在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獲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王凡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元龍介紹相關情況。 韓星 攝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顯現。獲獎項目中,由青島企業主持完成的有31項,占我市牽頭完成項目總數的36.5%,同比增長82%。全省唯一一個企業科技創新獎就是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畜禽新疫苗技術創新體系”項目。此外,由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徐綱團隊完成的“極端條件下發動機高穩定性分級分區燃燒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帶加力燃燒室的小型渦噴發動機設計,有效提升了我國國防裝備研制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體現了我市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點。此次我市獲獎項目中,產學研合作項目達48項,占比近半,9項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更是全部由駐青高校院所與企業合作完成。這些項目極大實現了科研成果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其中,中國海洋大學魏志強團隊完成的“新型智能人機交互與融合計算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項目圍繞智能家電產品的智能化、網絡化和協同化等實際應用需求,推出了系列化的產業應用技術和典型應用產品,推助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山東科技大學陳紹杰團隊針對我省采煤塌陷地治理的迫切需求,形成了采煤塌陷地建設利用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為煤礦城市可持續發展解決了建設用地瓶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操應長團隊完成的“陸相湖盆低滲油藏碎屑巖優質儲層成因機制、評價技術及其應用”項目,近3年指導勝利油田累計新發現低滲碎屑巖油藏控制儲量5117萬噸,新增利潤15億元。
致力改善民生的成果競相涌現。在農業領域,蝦蟹綠色養殖、農業機械和害蟲綠色防控等研究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涌現出一批全國領先的高質量科技成果。青島農業大學尚書旗團隊歷時近12年協同攻關研發,確立了國產根莖類作物機械裝備的主導地位,使農民新增收入54億多元,節支達165億元。
在衛生健康領域,我市共有9個項目獲獎,涵蓋腫瘤、角膜炎、阿爾茨海默病和婦兒等多個方向,為近年我市在該領域獲獎最好成績。其中“泌尿系腫瘤微環境及代謝模式系列研究”項目第一完成人牛海濤作為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隊長,帶領132位隊員支援湖北,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市醫務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青報全媒體記者 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