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島過大年
鞍山二路農(nóng)貿(mào)市場的三位業(yè)戶“就地過年”
做頓十全十美年夜飯
走在青島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口音各異、方言迥異的吆喝聲、叫賣聲不絕于耳,這里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菜販。年關(guān)將至,疫情和“就地過年”的倡議“拴”住了業(yè)戶們回家的腳步。雖然和故鄉(xiāng)相隔千里,但為了不給別人添亂,他們選擇在青島過春節(jié)。“不知不覺把他鄉(xiāng)當做了故鄉(xiāng)”是他們的真實寫照,難過想家時卻很少“不經(jīng)意眺望遠方”,更多是擦擦手,繼續(xù)招呼顧客、稱菜。鞍山二路農(nóng)貿(mào)市場的三位業(yè)戶是“就地過年”大軍中的“三員”,對他們來說,這個春節(jié)可能不如在老家熱鬧酣暢,但勞動者特有的樂觀堅韌勁兒,可以想象這個年也會自娛自樂有滋有味。

豆制品攤主劉春鳳
“那三個月的事到老也忘不掉”
細心的市民留意一下會發(fā)現(xiàn),家門口農(nóng)貿(mào)市場豆腐店老板多是湖北口音,鞍山二路農(nóng)貿(mào)市場豆制品攤位的劉春鳳就來自湖北荊州,“我老家村里家家戶戶都有做豆腐的手藝。”帶著這個手藝,他們走出家鄉(xiāng),在全國各地做著豆腐生意。南豆腐、北豆腐、豆腐結(jié)、豆腐泡、豆芽……劉春鳳的攤子上各種豆制品一應(yīng)俱全。
當問起過年回不回老家,她爽快地說:“不回去了!” 作為湖北人,對疫情防控有更刻骨銘心的記憶。去年臘月,劉春鳳回到荊州老家,不久疫情暴發(fā),湖北各地封閉,她在老家一直待到4月份,交通恢復了才回到青島。三個月里,劉春鳳一直足不出戶,一開始買不到菜,好在很快大隊開始挨家挨戶送菜,送日用品,但那種焦慮迷茫的感覺,“忘不掉,到老也忘不掉。”劉春鳳聲音低了一些。
前段時間劉春鳳看到新聞多地疫情散發(fā),便果斷決定不回老家過年了。“不能給大家添麻煩。”前些日子,兒子、媳婦來青島小住,準備一起過年,“可我姑娘還在武漢,我老母親在老家,是第一個全家不在一起的年。”劉春鳳目光閃動,語氣有些遺憾。但很快,她又投身到忙碌中,轉(zhuǎn)身端來一盤剛做的豆腐,熱情地招呼起顧客,水汽翻騰里豆香味撲鼻。
炒貨攤主郝志英
逛街“宅家”的年也很好
在鞍山二路農(nóng)貿(mào)市場賣干果炒貨的郝志英老家在黑龍江佳木斯,黑龍江的疫情形勢開始嚴峻時,郝志英就決定不回去過年了。她老家目前仍然是低風險區(qū),但周邊有中風險區(qū),回家要經(jīng)過,很麻煩。“回去一趟要隔離,回青島還得隔離,前前后后得耽誤一個多月。”郝志英掰著指頭數(shù),“一是不想給國家添麻煩,再就是也真的耽誤做生意。”她誠懇地說道。今年48歲的郝志英來青島13個年頭了,丈夫和女兒上班,她自己守著炒貨攤。
“和青島一樣,我們年三十也要守夜,晚上九點多開始包餃子,吃完一兩點睡。”她打算春節(jié)的幾天窩在家里,和女兒逛逛臺東,也挺舒服的。”
炸貨攤主汪珊
給孩子買個玩具槍聽個響兒
汪珊是市場里炸貨攤的攤主,她也是湖北人,老家在天門市汪場鎮(zhèn),和劉春鳳一樣,她也有去年居家隔離三個月的記憶,也早早定了不回去過年。好在她的父母、老公和孩子都在青島,也算是過個團圓年。“年貨不用愁,我們就在菜市場,啥都有賣的。”汪珊說她囤了好多大米,一直吃不慣饅頭面食,過年估計大米消耗得快。她老家的習俗和北方不一樣,年三十不需要夜里吃餃子,年夜飯都是晚飯飯點吃,十個菜,雞鴨魚肉齊全,寓意十全十美。零點的時候要放炮竹,年初一早上起床也要放炮竹。不過現(xiàn)在青島禁燃煙花,這個規(guī)矩也取消了,她準備給孩子買個玩具紅燈籠,再來個電動玩具槍,聽著噠噠噠的聲音,“就當放鞭炮了。”
“青島‘就地過節(jié)’的倡議一發(fā)出,我們就在業(yè)戶群里通知了。”鞍山二路農(nóng)貿(mào)市場書記張杰告訴記者,他們這幾天已經(jīng)摸查了市場所有業(yè)戶的基本信息,絕大多數(shù)的省外業(yè)戶選擇就地過年。(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高靜文)
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汽車總站霍旭青
請好了假 她又申請堅守崗位
“通訊這么方便,即使不回家,也可以經(jīng)常視頻聊聊天。”說這話的,是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汽車總站站務(wù)員霍旭青。老家在陜西渭南大荔縣的她,已經(jīng)三年沒有回家了。唯一的弟弟1月28日將結(jié)婚,本已請好假想要回去和家人團聚,但得知單位發(fā)起留青過年倡議后,她毅然響應(yīng)。霍旭青表示,今年春節(jié),她將堅守在崗位上,為市民出行提供溫馨服務(wù)。

響應(yīng)倡議自愿留青過年
霍旭青今年30歲,老家在陜西渭南大荔縣的一個村子。2011年從老家來青上學后,她便被青島的良好環(huán)境和青島人的熱情所吸引,畢業(yè)后毅然決定留下來。經(jīng)過應(yīng)聘,霍旭青進入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汽車總站工作。工作以來,霍旭青感受最深的,便是忙碌。“交通系統(tǒng)和其他單位不一樣,越是大家放假的時候,越是我們忙的時候。”好幾年的除夕夜,霍旭青都是在崗位上度過的。
深夜回家時,看著萬家團圓的燈火,霍旭青總會想起遠在陜西的家人,尤其是已經(jīng)年邁的爺爺、奶奶。“父母忙著種地打工,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對他們有很深的感情。”霍旭青告訴記者,老人今年都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非常希望能見面。霍旭青家里就一個弟弟,今年1月28日,弟弟要結(jié)婚辦婚宴。為此,已經(jīng)3年沒回家的她,原本早早就計劃好了:攢下公休,加上年假,可以回家去出席婚宴。“什么都準備好了,就差買機票了。”霍旭青說。
就在霍旭青暢想著回家過年一家人團聚的喜悅場景時,全國多地出現(xiàn)的疫情讓她打起了退堂鼓。恰在此時,霍旭青所在的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汽車總站向所有員工發(fā)出倡議,號召大家在青過大年。一番思考后,霍旭青決定響應(yīng)倡議,留下來過年。
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丈夫時,也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霍旭青告訴記者,父母在電話中不斷叮囑她注意保重身體,等疫情散去了一家人再團圓。
堅守崗位服務(wù)市民出行
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霍旭青向單位積極申請除夕值守。“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員工,但我要用自己的細心和耐心熱情地服務(wù)每位旅客。”如今,霍旭青每天都會提前到崗,為車站消毒、通風。工作時,她要提醒每位旅客戴好口罩進站乘車,并引導他們嚴格按“一米線”距離排隊文明乘車。“站務(wù)員的崗位,是汽車站的窗口,雖然自己不能回去,但要讓那些乘車出行的人感受到我的熱情服務(wù)。”
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公司相關(guān)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積極做好防疫工作,該公司已在全體職工中發(fā)出倡議,號召大家留青過年。為讓留下來過年的職工感受到單位和同事的溫暖,該公司已提前組織籌劃,除夕期間將組織他們包餃子,讓大家身在青島也能吃上團圓水餃。(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徐美中)
我在青島過大年
一年級萌娃響應(yīng)學校倡議
和爸媽列好留青過年計劃
春節(jié)倒計時23天,青島定陶路小學一年級三班的學生樸恩冉已經(jīng)開始對即將來臨的佳節(jié)雀躍以待。對她的家庭而言,2021年的春節(jié)將具有特殊意義——樸恩冉的父母幾年前才來到青島工作,除了去年,每逢春節(jié)回臨沂探望親友,是這個家庭雷打不動的習慣。但是,今年春節(jié),他們決定留在青島度過。這個決定要從樸恩冉從學校拿回家一張倡議書說起。

思鄉(xiāng) 經(jīng)常回臨沂過節(jié)
1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樸恩冉家時,她正專心致志地在圖畫本上創(chuàng)作一張“大作”。“阿姨你看,這是云朵,這是小鳥和它的蛋,這是蜜蜂窩,這是葡萄……”樸恩冉向記者介紹著她的作品,并說這些都是根據(jù)臨沂姥姥家的景色所描繪的。
“冉冉從小在臨沂長大,跟姥姥很親,對臨沂也很有感情。”樸恩冉的媽媽高秀敏告訴記者,她和孩子爸爸樸相浩老家都在東北,20年前,兩個家庭遷到了臨沂。考慮到孩子上學等一系列問題,后來夫妻二人決定來青島闖蕩,在同一家餐飲公司工作,高秀敏負責后勤,樸相浩則擔任廚師長。兩人踏實勤懇,小日子越來越紅火。
因為家里的親友多在臨沂,那里對這個三口之家而言,就是第二故鄉(xiāng),每年寒暑假,高秀敏都要帶著女兒回臨沂探親,每到過年更是要回家,一家人圍在餐桌前吃頓團圓飯是這個大家庭最幸福的一刻。
響應(yīng) 有小遺憾更有大局觀
“上周二,冉冉放學拿回來一張紙,說老師提醒家長們仔細閱讀。”高秀敏說,一看文章標題事關(guān)防疫,她趕忙認真地讀了起來。紙上的內(nèi)容是倡議書,除了提醒家長和孩子們做好自我防護,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等,還建議減少人員聚集、非必要出行,盡量就地過節(jié)。看完后,高秀敏認為學校發(fā)的這份倡議書完全是站在為孩子們考慮、扎牢戰(zhàn)“疫”防線的角度,跟丈夫一商量,她鄭重在倡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做了決定:響應(yīng)號召,就地過年。
“其實,一開始知道今年不能回家過年,冉冉有點失落。”采訪中,高秀敏向記者透露了家庭“會議”的“小插曲”:去年,受疫情的影響,三口之家就沒能回臨沂過年,考慮到防疫的需要,后來回臨沂的次數(shù)也屈指可數(shù)。“孩子對今年回家過年很期待,不過她平時比較懂事,我們跟她講清道理后,她就很贊同留在青島了。”高秀敏說,作為普通人,不能在戰(zhàn)“疫”方面做什么大貢獻,但響應(yīng)號召“不給國家添亂”,也算是為防疫出了一份力。
計劃 游玩學習滿足孩子心愿
樸恩冉一家三口決定留青過年后,給臨沂的家人打了電話,通情達理的長輩們紛紛贊同他們的決定。為了補償孩子的小失落,夫妻倆決定和樸恩冉一起好好計劃一下春節(jié)如何度過。他們決定珍惜春節(jié)假期,去森林野生動物園玩一玩,因為樸恩冉最喜歡各種小動物;再去泡泡溫泉,好好放松一下;喜歡運動的樸恩冉最近迷上了滑冰,高秀敏想給孩子報個興趣班,進行系統(tǒng)學習。當然,最重要的是通過微信給遠在臨沂的家人們拜年,“云”團聚,想想也挺有趣。
青島定陶路小學校長郭曉霞介紹,考慮到學校學生有一部分是新市民子女,為積極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學校發(fā)起了“留青過年,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倡議活動。從目前的反饋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積極響應(yīng)學校號召,明確表示會留青過年,這也令老師們倍感欣慰和感動。(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琰 )
不返鄉(xiāng)亦暖心
37名大學生
留青溫暖過寒假
18日上午9時,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qū)河北籍和黑龍江籍的5名學生帶著行李,坐上學校專門安排的中巴車,一起與四方校區(qū)的32名留校學生會合,他們將在四方校區(qū)綜合樓共同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寒假和春節(jié)。1月17日,青島科技大學寒假正式開始,因受家鄉(xiāng)疫情影響或需要留青開展科研項目,今年寒假青科大共有37名學生申請留校。

青島科技大學后勤管理處處長郭永介紹,學校實施“暖心工程”,為留校學生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務(wù)。學校統(tǒng)一安排全體留校學生在四方校區(qū)綜合樓住宿,實行男女生分層分區(qū)管理。留校學生宿舍4人一間,為學生生活提供足夠空間,同時也方便學生相互交流。教室、圖書館定時開放,供留校學生使用。同時學校還為每個留校學生宿舍提供一份防疫大禮包,內(nèi)含口罩40個、免洗洗手液1瓶、體溫計4個等。青島科技大學還安排了學生輔導員與留校學生建立實時聯(lián)系,及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和困難。青島科技大學將在春節(jié)期間舉行“師生一家親 共敘科大情”包餃子、送溫暖活動,學校的領(lǐng)導老師及后勤服務(wù)人員將與留校學生一起過春節(jié),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王曉雨 通訊員 李鯤鵬 董剛)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