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冷靜期來了,新民法典來了,我們該怎么面對婚姻難題?
據報道,疫情期間,所有國家的離婚率都有明顯提升。好多家庭都上演著美國電影《婚姻故事》里那樣的場景:相愛的時候如膠似漆,離婚的時候惡言相向、怨恨四起。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新長篇《洛城花落》,1月份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寫的就是中國版的“婚姻故事”。他用“擬紀實”的手法,用四次離婚庭審的忠實記錄,講述一段婚姻故事中的風花雪月和一地雞毛。

男女主人公一個來自山東,一個來自河南,均畢業于985,通過相親,二人在北京相愛,奉子結婚。工作壓力、買房壓力、孩子教育、老人贍養……婚姻所有需要面對的問題,一下子沖到兩個人面前。然而,兩個人不怕,他們跟所有人一樣,用努力工作、用相親相愛化解現實的壓力。
跟其他小說不同,周大新關注的焦點不是現實困難對婚姻的考驗,是情感本身出了問題,嚴酷的現實只是雪上加霜。對婚姻來說,生活艱難遠遠不如互相猜忌更有殺傷力……
在“審判婚姻”的外表下,周大新想要探究原生家庭帶給人的情感能力,探究在智商、情商、財商之外,“婚商”的問題。
正如評論家李敬澤所說:《洛城花落》讓人想到福樓拜的《情感教育》,這是一部中國人的情感教育小說。不是小說家要教育你,而是小說家用一個故事,帶著我們每個人進行情感的自我教育。在這個婚姻觀念多元和沖突的時代,這種情感的自我教育非常之必要。
小說融匯法律和人情、偏見和洞見,書寫了一部“理性婚姻指南”,更書寫了“愛的幸福提示”。
女性成長的新話題
“洛城花落”,書名意象源自歐陽修的《玉樓春》:離歌且莫翻新闕,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碧N含著愛情凋落,有情人分離的悲劇意味,也暗含著女性成長的代價。
小說的女主人公是山東姑娘,漂亮溫柔、才思敏捷。她是家庭的乖乖女,也是學校里的學霸、?;?。上大學之后,她不愿意事無巨細讓父母管束,她想主宰自己的生活。與男主人公戀愛中,她不物質不庸俗。然而,婚后,她卻無法忍受丈夫忽然的冷淡,開始猜疑,直至走上離婚的法庭……
周大新把筆墨延伸到歷史上婚姻中的女性成長和男女平等問題,在新的故事、新的人物形象刺激下,這些老問題重新煥發活力。當他寫到古代女子因想要丈夫忠誠而離婚,被家族祠堂阻攔;寫到民國期間女人被家暴想要離婚的艱難,同時也在思考婚姻制度在中國,所承載的宗法、文化和法律的復雜性,也在思考,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頒布實施的《新婚姻法》,在多大程度上為婦女獨立和權利保駕護航。
有生活鮮度,有歷史厚度,有現實深度,是周大新這部以“婚姻”為關鍵詞的長篇小說最突出的特點。讀者讀的時候,看似在讀別人的故事,其實是在讀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心。
周大新長篇寫作就此“封筆”
在中國當代文壇上,周大新一直是勤奮誠懇的作家。他喜歡歷史,更關注現實;他書寫家鄉,更書寫時代。從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湖光山色》開始,他以每三年一部長篇的節奏,扎扎實實地完成了一個矢志于“時代書記官”身份的作家的使命。近年的《曲終人在》《天黑得很慢》,更是在“虛構”和“非虛構”之間,建立了一座橋梁,讓小說和生活同步。

《洛城花落》是周大新的第十部(十三卷)長篇小說,他也宣布長篇寫作就此“封筆”。在這部告別長篇小說寫作的作品中,周大新選擇了世間最普通也最復雜的“婚姻”作為故事載體,將時代、現實與人的復雜關系包裹進來,用“家庭”這個社會的細胞,來呈現生活的光怪陸離。
當然,寫婚姻是為了寫“愛”,這人類永恒的命題?!盎淞?,我依然愛你”,是小說對主人公的描摹,也是作家對人性永遠的期許?;橐鱿窕?,生活是土,我們時刻需要的,是愛的耐心澆灌……周大新以這樣一部小說結束自己長達四十年的長篇小說寫作歷程,頗有深意。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