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快速清理加固通風井井壁,預計明天中午12時之前可以把井口到350米處全部加固完。屆時將全力突破350米堵點。”井筒清障小組副總指揮和安全負責人馬智民,來自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1月14日接到通知后,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參與到救援中。
馬智民告訴記者,作為被困礦工升井的最重要通道,井筒清障分秒必爭。“在距井口340米處,遇到嚴重堵點,用3天左右時間突破了7米。現在到350米處,又遇到了更嚴重的堵點,供風排水管路、供電通信線纜等相互交織疊加在一起。井筒內施工空間窄、吊籠斷面小,清障施工難度極大。”
為了提升井筒清障速度,指揮部對清障工作做出調整。增設兩臺穩車,采用三層盤布置,上層盤做保護盤,下兩層盤做工作盤,小型雜物用吊籠提升,大型雜物用鉤頭直接提升,方案實施后,井筒內清障切割作業從4人增加到6人,可分工同時清理更多障礙物,增設吊籠罐道繩,也使得提升速度及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
馬智民告訴記者,“之前用吊籠,工人在切割作業后,要先出井,才能吊運切割廢料。吊籠在起降過程中不穩定容易轉圈,速度不快,每秒只能提升0.3米。采用新的穩車后,速度可以達到每秒2米到3米。而且吊運廢料過程中,作業人員不用先提前出井。清障效率將大大提高。”
井下作業難度極大。一是切割作業時產生煙塵、一氧化碳,工作人員的探測儀顯示,稍一切割,一氧化碳的數據就會上升。二是水分蒸發產生的霧塵。井下能見度非常低,有時候拿著強光手電也只能看幾十公分。再就是各種供風排水管路、柵欄、線纜等交織在一起,切割非常困難。作業人員嘗試了水切割、電切割,最后還是決定以擴張鉗、液壓鉗等切割為主。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