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難”的棚戶區到底何去何從?
晚報報道向陽二支路房屋年久失修 部門回復沒有拆遷計劃
上周,多位讀者向晚報屢次反映李滄區河北社區向陽二支路棚戶區的問題:五十多年的破舊房子,屋頂漏水,水管凍住,沒有暖氣,沒有天然氣,留守的老人們苦不堪言。該消息在社交平臺一經發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留言評論,其中不少是“拆不動”“肯定是住戶貪心多要錢”的評價。

追訪:目前暫無拆遷計劃
棚戶區為何拆不動?真的是住戶們要價太高的原因?記者再次來到向陽二支路,走訪了這里多位原住戶。他們給出的一致回答是:從未有人來談過拆遷條款,只有四五年前,社區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登記房屋面積。隨后,記者向李滄區河北社區居委會求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有此事。當時是為了摸底調查,登記好房屋情況。記者再三詢問,是否有拆遷計劃,這位工作人員的回答是:“政府沒有發文,我們接到過拆遷計劃。”
政府部門對此最新規劃是什么?記者咨詢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李滄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拆遷計劃由李滄區城市建設局主導,他們輔助執行。于是記者又咨詢了李滄區城市建設局,他們的答復是:沒有拆遷改造計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類似的城中村改造,多數是社區主導,走社會化改造的路子,沒有政府全部投錢,主導拆遷改造的先例。河北社區早期,村里劃出去大片土地,現在棚戶區占地小,地塊零散,開發商認為“不上算”,不愿意接手。2016年前后,河北社區找過開發商,但因為社區方面要價太高,最后不了了之。
擔心:互等消息進入“死胡同”
河北社區確實找過開發商,但僅是社區居委會和開發商層面的商量。記者再次向河北社區求證,工作人員稱:確有和開發商談過,但沒有定價,不了了之的原因是政府沒有明文批示拆遷。對此回答,李滄區城市建設局答復是:政府批示拆遷計劃,必須要由社區上報改造方案,包括對拆遷片區的評估、和房地產商的協商、擬價等,而河北社區從未上報過改造方案,因此政府根本無法給出批示。社區說沒有政府批示就無法和開發商談,無法談價格就報不了方案。政府說社區不上報方案就無法批示,事情進入了“死胡同”。
有網友質疑:“為什么住戶不自己把房子翻新改善呢?”住戶陳秀葉給出解釋:錢不夠。“我沒多少積蓄,翻新房子和拆遷以后的裝修都要不少錢,我的錢只夠支付一項。”房子不翻新,就達不到天然氣和暖氣入戶條件,水管的凍住、煤煙滾滾的現狀仍將持續。采訪中,社區居委會和城建局工作人員也提到了資金問題。城建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完全由政府主導拆遷改造,“財政難以承擔這個支出”。社區居委會則坦白,他們也無力承擔改造的資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下暴雨時,讓危房住戶轉移,避免危險。(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高靜文)
實事實不實,群眾心里有桿秤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就為讓老百姓有依靠,有保障,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棚戶區的現狀、破敗的基礎設施,無論從城市規劃還是居民幸福的角度來考慮,改造都是民生所望,民心所向,是城市低收入群眾改善生活的保障。當然,棚戶區改造不同于商品房開發,存在多種問題。河北社區就是塊難啃的“硬骨頭”。這就需要政府、社區各方面聯手,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算好改造的成本賬,找到擊破點,解決居民最迫切的安居問題。
實事實不實,群眾心里有桿秤。棚戶區改造就是其中的一桿秤,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老百姓所需所急出發,才能真抓實干解決民生實事,才會真正贏得民心,老百姓心中這桿秤才能穩穩的。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