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9日訊 近日來,持續高溫高濕天氣,不僅讓人感覺悶熱難受,對于在田作物來說也是莫大的“傷害”。 8月17日,青島市氣象臺與市農技中心聯合發布了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提醒加強在田作物田間管理,科學應對高溫熱害。
8月16日以來,青島市氣象臺已連續三天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根據青島市氣象臺預報,本周,青島市以多云間晴為主,20~21日有陣雨或雷雨。受副熱帶高壓主體影響,我市前期高溫高濕,20日起氣溫回落,最低氣溫全市23~28℃,最高氣溫市區及沿海地區28~33℃,內陸地區29~36℃;南風短時北風3~4級,雷雨時陣風7~8級。據了解,上周青島全市平均氣溫27.3℃,較常年同期偏高1.3℃,較去年同期偏高2.3℃。
專家稱,當前我市在田作物正處于旺盛生長時期,持續高溫可能抑制葉片的光合作用、灼傷組織。建議在田間管理方面,一要適時灌水降溫,可在早晨或傍晚灌涼水,灌水時要灌勻灌透,水不漫畦,速灌速排,可使田間氣溫降低1~3℃。注意不要在中午前后高溫強光照期間灌水;二要噴施葉面肥,增強作物抗逆抗高溫能力;三要防治病蟲害,高溫濕熱環境易爆發病害,要做好監測和綜合防控。另外,對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有條件的可采用遮陽網降溫。
專家建議,近期要密切關注高溫對夏玉米生長發育影響。當前我市夏玉米大多處于開花授粉的關鍵時期,日最高氣溫大于等于35℃時易發生高溫熱害,其主要癥狀表現為雌雄分化發育嚴重受阻,花粉和花絲活力下降,花粉量少、散粉和受精時間短,會造成玉米授粉結實不良,果穗出現禿尖缺粒現象,影響產量形成。建議各地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及時觀察玉米雄穗特征,從長短、分枝數、穎殼飽滿度等方面判斷花粉量的大小;及時準確判斷玉米抗高溫熱害能力,對授粉不良地塊要及時人工輔助授粉。(青報全媒體記者 吳帥 通訊員 林澤磊 劉學剛)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