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9日訊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全體會議于8月18日下午閉幕。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并選舉產生了全國青聯新一屆領導機構。
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汪鴻雁當選為十三屆全國青聯主席,另外,會議選舉產生了18名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和251名全國青聯十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其中,副主席馬鐵民為來自青島的企業家。
馬鐵民,男,44歲,青島萊西人,青島凱豐創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浩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擔任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青年創新人才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青聯常委、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青聯副主席等社會職務。曾榮獲中國杰出青年農民,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CCTV首屆三農致富榜樣,山東省勞模,山東十大杰出青年,山東五四青年獎章、青島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馬鐵民創立的青島浩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已發展為世界500強央企中國建材凱盛科技集團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已積累農業專有技術494項,專利17項。創立“綠行者” 蔬果品牌曾榮獲中國品牌節金譜獎、果蔬食品行業領軍品牌、《中國質量萬里行》知名品牌、山東省知名品牌、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省服務名牌等榮譽。
人物風采:
小生菜成就大事業
2003年馬鐵民開始創業,籌集資金40萬元,承包土地260畝,以國際標準種青刀豆、西蘭花、結球生菜等7個蔬菜品種。2004年,馬鐵民果斷調整了產品結構,所有基地只種植生菜1個品種,在克服各種挫折和困難之后,靠對市場的前瞻性把握和對現代農業的熱愛和堅持,按照國際標準“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逐漸把公司發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多種蔬菜周年365天均衡穩定供應,蔬菜種植技術、研發水平等,均居全國前列。
憑借國際標準和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馬鐵民贏得了兩大國際快餐巨頭在中國60%的結球生菜市場份額,成為美國百勝等數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食行生鮮、本來生活、美團買菜、小米有品等新零售渠道首要蔬果品牌,打通了新零售最大的銷售渠道,建立了新零售領域的蔬果供應龍頭企業地位;服務了從北京奧運會、上合峰會到肯德基、麥當勞、海底撈、東方航空、漢莎航空、賽百味、漢堡王等知名客戶,供應從COSTCO、利群、三江購物、7-11、迷你島等連鎖零售客戶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出口客戶,客戶滿意度100%。
2008年,經嚴格篩選,馬鐵民的蔬菜基地被指定為供奧運核心區域專供基地。2010年7月,青島浩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2年5月,公司被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組委會指定為唯一蔬果供應商。2018年6月,公司基地成為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農產品專供基地。2018年12月,公司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創業過程中,馬鐵民堅持以“致力于構建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以科技及創新改變中國三農”為使命,以“成為服務全球可信賴的農業和食品企業”為愿景,以“用標準做農業,用綠色做食品,用專業鑄品牌,用共享興事業”為價值觀,以“從種子到餐桌的綠色”為理念,致力于生產安全、美味、新鮮的農產品,通過標準化、組織化、設施化、信息化,發展現代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2006年,馬鐵民建立大田蔬菜周年供應體系,實現了多種蔬菜在露地的周年不間斷供應。2012年,聯合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申報“高附加值露地蔬菜周年供應優質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體系創建與集成示范項目”,被列為十二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015年11月,公司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連續10余年出口日本,已形成農業專有技術494項,申請加工類專利17項,生產蔬果產品400余個SKU。
2015年,馬鐵民開始專注于數字化轉型,打造線上浩豐;同時與中國建材集團開始進行智慧玻璃溫室項目的投資合作;注冊成立耕云科技公司,聯合阿里云共同研發數字農業技術。在數字化轉型、智慧農業項目建設與運營、以及數字農業技術研發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以智慧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2015年,馬鐵民與中國建材集團開始合作智慧農業項目。2017年建成運營全國第一個單體面積105畝的智慧玻璃溫室。截止目前,公司已運營6個單體面積105畝智慧玻璃溫室,20多個溫室預計2020年竣工投產。萊西智慧農業田園綜合體一期工程2020年 6月已竣工交付運營。萊西已成為公司投身“突破萊西攻勢”的主戰場,服務鄉村振興的主陣地。馬鐵民將聯合中國建材集團,5年內在全國建設100個智慧溫室,成為全球最大的玻璃智慧溫室運營商;10年內在全球范圍內建立1000個智慧溫室,輻射一帶一路國家,成為世界500強企業,3年內實現旗下第一家公司在國內的IPO上市。
用奉獻做回報社會的綠行者
馬鐵民時刻謹記飲水思源,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將產業振興、精準扶貧、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義務與責任。
聯合中國建材集團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同時利用平臺化管理,賦能上游,服務下游,采用“新零售+綠行者品牌平臺+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新農人”的生產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生產。通過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成為專業化產業工人。目前已有60名創業小老板、10000多戶、100000多人跟隨馬鐵民一起開展標準化農業生產。
積極支持東西協作和精準扶貧。2019年,馬鐵民通過訂單種植方式,在甘肅發動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新農人種植娃娃菜、生菜、洋蔥等農產品,訂單總額達到151萬元。目前訂單合作模式仍在持續進行,截止2020年6月,馬鐵民已從甘肅西部農耕等公司、以及田嶸、桑會瑞等農業大戶直接采購農產品達30余萬元。同時馬鐵民還通過消費扶貧,積極響應青島對口扶貧號召,實現精準扶貧。目前已通過采購橄欖油、蘑菇等農產品,累計消費12.8萬元。
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在南方雪災、雅安地震、利奇馬臺風等重大災情面前,通過慈善總會、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微塵基金等渠道參與賑災救濟;馬鐵民資助的“浩豐思源林”已經建設完成;馬鐵民還援建希望小學、農村幼兒園、新市民子女學校進行硬件翻新,并結對資助了多名貧困學生;多年來,已累計捐款捐物超過300萬元。
今年以來,馬鐵民積極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保障供應的同時,保質不漲價。從1月24日(大年三十)開始,馬鐵民組織山東青島、山東德州、上海金山、福建漳州、四川眉山等地1000余員工,春節期間不休息,加班加點,在確保員工人身安全的條件下,加緊采收加工新鮮蔬菜,保障供應。每天向上海、北京、廣州、山東、浙江、江蘇、四川、廈門等地供應白菜,洋蔥,胡蘿卜,甘藍,生菜,土豆、番茄等“綠行者”品牌蔬菜22萬余斤,已累計供應各類蔬菜3000萬余斤。在綜合成本增長的情況下,保質不漲價。此外,馬鐵民通過直接現金捐款、捐贈物資等方式為抗疫捐款捐物60余萬元。同時還為援鄂醫務工作者家庭無償提供2個月蔬菜宅配服務。公司被列為首批涉及“菜籃子”產品等重點農業生產企業名單以及疫情重點保障企業名單。(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琪琪)
相關鏈接: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全體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于8月18日下午閉幕。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出席閉幕會。
會議期間,全國青聯委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賀信和黨中央致詞,審議通過了關于《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和關于確定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會徽的決議。
會議充分肯定全國青聯第十二屆委員會的工作。會議認為,青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高揚理想主義,厚植家國情懷,把握職能定位,堅定推進改革,團結凝聚海內外各族各界中華青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這是新時代青年愛國統一戰線的光榮使命。
會議指出,今后五年,各級青聯組織要切實鞏固各族各界青年的共同思想基礎,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用科學理論筑牢青年精神支柱,用崇高理想激發青年責任擔當,用愛國主義厚植青年家國情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青年道德品行,用網上主旋律激揚青春正能量。要鞏固拓展新時代青年愛國統一戰線,面向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青年,最大限度地爭取人心、凝聚力量,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要匯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青春力量,找準國家所需、自身能為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充分調動各族各界青年的創造活力和奮斗熱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要積極主動維護青年的發展權益,強化青聯的代言功能,為青年發展規劃落實落地建言獻策,全面調動組織資源促進青年就業創業,著力關愛幫扶困難青年群體,推動營造有利于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
會議強調,各級青聯組織要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構建更具人氣的組織體系,創新更接地氣的工作方式,建設更具效能的制度機制,塑造更加嚴實的工作作風,打造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匹配的新時代青聯組織。
會議選舉產生了全國青聯新一屆領導機構。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汪鴻雁當選為十三屆全國青聯主席,徐曉、傅振邦、李程·丹增尼瑪、王亞平、宗性、葉聰、鞏金龍、何旗、馬鐵民、黃豆豆、姚明、方文墨、王萌萌、陳小艷、霍啟剛、梁宏正、羅奕龍、錢菱瀟等18人當選為副主席,會議選舉251名同志為全國青聯十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隨后舉行的全國青聯十三屆一次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全委會工作機構,決定劉愛平為全國青聯秘書長。
會議號召,各級青聯組織和全體青聯委員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廣泛凝聚海內外各族各界中華青年,艱苦奮斗、不懈奮斗、永久奮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會委員名單
主席(1名)
副主席(18名)
秘書長
劉愛平(女)
常務委員會委員(251名)
(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聃(回族) 丁仁彧 于靜(女) 萬曉白(女) 上官劍 馬力(滿族) 馬恒 馬亞鵬 馬慶坤 馬建飛 王鳳(女) 王江 王波 王俊 王士良(滿族) 王天明 王秀杰(女) 王相偉 王洪倫 王洪濤(中國共青團) 王曉兵(回族) 王曉南(女) 王繼剛 王煜宇(女) 王慧琳(女) 王黎娜(女) 井云杰 扎西頓珠(藏族) 文武斌(滿族) 方毅 孔玲(女) 孔慶龍 鄧露 龍周才加(藏族) 盧新元 歸曉欣(女) 葉力娜(女) 葉光亮 申境赫(朝鮮族) 冉清 仙貢(女,傣族) 馮英倫 馮家妹(女) 寧尕才讓(藏族) 司小勝 尼都塔生(藏族) 邢麗杰(女) 邢福甫 呂夢嵐(女) 朱杰 朱虹(女) 朱啟南 朱奕霏 朱鈺峰 伍復康 任美霏(女) 莊家彬 劉飛 劉巖(女) 劉玉紅(女) 劉和剛 劉宗杰 劉宗賢 劉玲華(女) 劉根森 劉曉宇(蒙古族) 劉曉君(女) 劉曉鵬 劉愛平(女) 劉智仁 劉錦秀(女) 齊虎 許可慰 孫亮(滿族) 孫甜甜(女) 買買提江·達吾提(維吾爾族) 嚴飛 蘇炳添 杜鋒(回族) 杜永波(回族) 李花(女) 李洹 李莉(女,陜西) 李凌 李駿 李琪(女) 李志超 李佳佳(女) 李學龍 李娜倮(女,拉祜族) 李素環(女) 李曉東 李智勇 楊正(黎族) 楊寧(女,苗族) 楊波(貴州) 楊波(中央和國家機關) 楊溢 楊全盛 楊志明 楊志嘯 楊志超 楊春風 楊彩霞(女) 肖文杰 吳迪 吳娜(女) 吳艷(女) 吳晨(女) 吳正丹(女) 吳貞瓊(女,苗族) 吳彥?(女) 何畏(女) 何志濤 何嘉倫 佟文(女) 余海燕(女) 鄒彬 閔江濤 汪勇 沈彬 宋碧琪(女) 張明 張嶺 張虹(女) 張彥 張哲 張鵬(女) 張澍 張文良(滿族) 張立馳 張安華 張麗珍(女) 張迎春(女) 張君婷(女) 張學禮 張潤秋(女) 張晨光 陸朝陽 陳亮 陳翀 陳巍 陳云霽 陳玉浩 陳冬華 陳麗娟(女) 陳啟清 陳昌盛(傣族) 努爾布力(哈薩克族) 武皓 武大靖 苗阜 范駿華 林浩添 林智彬 明杰 羅樺(女,黎族) 竺士杰 周寧 周樸 周沖 周濤 周龍平 周穎輝 於若飛 鄭振源 鄭棋元 趙宏 趙晗 趙靜(女) 趙聰(女) 趙亞輝 趙海伶(女) 趙淦森 趙智強 胡欣(女,瑤族) 胡鍵 胡所亭 胡洪煒 香根·邊瑪仁青(藏族) 段穎(女,彝族) 段海濱 侯貴松 姜孝萌 洪亮 洪錦團 姚煥 秦君(女) 秦漢鋒 袁達 袁偉 袁良 袁銳 袁強 桂震宇 格桑卓瑪(女,藏族) 格勒巴桑(藏族) 夏銳 夏晉城(回族) 錢俊冬 徐浩 徐斌 徐穎(女) 徐本禹 徐永勝(維吾爾族) 徐瑞澤(女) 殷敬偉 欒大偉 高銳(女) 高一軒 郭安 郭煒 郭有東 郭華偉(女) 郭基煇 席文 唐經天 黃子文 黃華兆(壯族) 黃祥泉 梁均達 梁順龍 梁毓偉 斯琴塔娜(女,蒙古族) 董欣 董靖 董霞(女) 董安寧 蔣梅(女) 蔣長勝 韓丹 韓青(女) 韓旗 惠若琪(女) 焦永濤 曾正超 雷佳(女) 雷希穎(畬族) 詹勝 廉思 赫永峰(蒙古族) 蔡德昇 廖長友 廖伊曼(女) 廖啟承 熊華敏(女) 顏奕萍(女) 潘云峰 潘湘斌(壯族) 霍小光 魏新